一个佝偻的背影,抚摸着大石碾留下的印痕,舀起蔡伦井里的一口清甜,打捞起岁月里积淀的纤维,为房屋外那静默的石灰墙,再次披上千年之外的皎白。(04:03)
-1-
2008年8月8日晚8点。
北京鸟巢体育馆,奥运会开幕式如火如荼。
像一朵巨大的烟花,数不清的信号条以这里为中心,投射到千家万户的荧幕上。
西安市周至起良村。
刘晓东就坐在电视机前,跟万千国人一样,期待着这一场盛事。
天地之间,丹青流淌,水墨晕化;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一幅真正的中国画卷徐徐展开。
画卷中央,铺放着一张白纸。
那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看到这里,刘晓东的心突然像被钢针扎了一下,他强压着内心的不平静,看完了245分钟的开幕式,然后,一夜无眠。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刘晓东一直在沉思。终于,有一天,他敲开了村长的家门,要把内心的想法一吐为快。
“咱们村从明朝就开始造纸,可现在却没人做这件事……”
话未说完,就被村长阻止:“现在谁还做这事儿啊,又苦又累又不赚钱。”
刘晓东立刻表示:“我做!我退休了就给咱把这事儿恢复起来。”
看到刘晓东态度如此坚决,村长终于点头同意他去试试。
与很多几乎失传的手艺相比,值得庆幸的是,村子里懂造纸工艺的老师傅们都还健在,刘晓东兴冲冲地去请老师傅们出山再兴造纸工艺。不料,他的一腔热情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你念了一辈子书,教了一辈子书,根本没做过这事儿,想恢复造纸根本不可能,你做不成。”任刘晓东怎么说,老师傅们只是摇头。
对于读书人来说,或许执拗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刘晓东就是不信邪,他承诺了要做这件事,就一定要做到,还要做好。
于是他第二次请老师傅们到家里,备好酒,与他们开诚布公,坦诚交流。
社会在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解放了人们的双手,现在的人几乎不需要写字,纸张需求量大大降低。再加上造纸不但苦累,而且利润低,年轻人不愿意学,纷纷外出打工。这些赤裸裸的现实,早就让老师傅们对这门手艺的发展心灰意冷。做过纸的人都保不住这门手艺,怎么能把这担子压在一个根本就没接触过造纸的人身上呢?
明白了老师傅们内心的担忧,刘晓东当即表示自己绝不是一时兴起。他觉得作为造纸村的后人有责任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社会的确在发展,但不该摒弃老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绝不能让这古老的文明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上寿终正寝。
活在当下,一手牵着过去,一手牵着未来,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酒喝干,再斟满,话里的真诚就着酒中的豪气,将老师傅们郁积多年的心结全部打开。他们终于答应跟刘晓东一起,让起良村的古法造纸,重见天日。
2010年,在起良村教了一辈子书的刘晓东正式退休。
退休那天,也是他重新“上任”的日子。这一天,来之不易。村长从阻止到赞许,老师傅们从拒绝到点头,家人从反对到支持,那一幕幕画面像放电影一样,从脑海里掠过,最终化为向前的坚定动力。
刘晓东的造纸大业开始了。做这件事的确不容易,从泡树皮到成纸,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其中三十六道大工艺,七十二道小工艺,一道都不能马虎。
首先需要上山采集构树皮。山路难行,甚至会导致车闸失灵,产生安全隐患,可村民们还是愿意跟着刘晓东去冒险。砍下的树枝拉回来,剥去外皮,剔除树干,夹在中间的那一层是做纸最好的原料。再将树皮放在清水中,双手揉搓、双脚踩踏,反复数遍以去除杂质。
接着就是考验造纸人技术的煮构环节,温度过低煮不到位,温度过高则会破坏纤维,需要有人时刻紧盯,随时增减柴火。从凌晨两三点一直蒸煮到上午十一二点,纤维的紧实状态松懈下来,就可以捶打捣浆了。
捣浆需要将构皮中的果胶和杂质分离出来,纤维经过千万遍的捶打,呈现出如同绸缎般的丝光质感。捶打后,纤维失去了果胶的黏合,相互独立,将其倒入清水快速搅拌,直到混合均匀。
用竹帘抄起浮游的纤维,使它们交织成纸张的雏形,这个过程叫捞纸。捞纸工需要在一推一拽之间,保持快速与均匀,这一步最为考验功力,它直接影响着纸张的厚度是否均匀。
将捞出的纸叠放在一起进行压制,之后一张张揭开,贴在室内的火墙上烘干。至此,成品纸才算完成。
像这样,沿用古法,不添加任何化学元素纯手工造出的纸张,着色好,层次感好,写字不发霉,不洇墨,寿命长,可以千年不腐,是真正的“纸寿千年”。
-4-
刘晓东的造纸工坊原本设在弟弟家的后院。机缘巧合,有一个青少年自然成长营得知这里可以看到古法造纸,便带着家长孩子们前来参观。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那一刻刘晓东觉得有必要去加大古法造纸的推广力度,于是他萌发了扩建工坊的念头。
在当地文物局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下,刘晓东拿出毕生积蓄,又先后找朋友借贷资金,修建起了蔡侯纸文化苑博物馆。
2011年,起良古法造纸制作技艺成功入选陕西省和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这里又发展成为很多学校的研学基地,甚至吸引到许多外国留学生以及国外电视台前来参观、报道。这里造出的蔡侯纸也被许多著名院校和书画界名人所青睐。古老的文明又开始焕发神采。
无意中看到斯里兰卡、泰国等地能用大象粪便造出纸,但是成品较厚,不易书画。刘晓东想,他们能用他们的国宝粪便造纸,我们为什么不行呢?他开始实践用熊猫粪便来造纸。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熊猫纸还真的被他造出来了。
古法造纸是国粹,大熊猫是国宝。二者结合而成的熊猫纸,可以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国礼”。
熊猫纸的成功研制,让刘晓东对古法造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夏季天气炎热,水容易变质,出纸量少,所以造纸主要在冬季进行,可冬季池内的水冰冷刺骨,十分难熬。
在造纸现场,你可以看到四处弥漫着的“气”。
我们无法分清,那是隆冬腊月的寒气,还是蒸煮原料的热气,抑或是从刘晓东和其他手艺师傅们身上散发出来的生气。
然而,那一张张蔡侯纸上所承载着的古老文明和期盼,却在氤氲的雾气中越来越清晰。
夕阳下,那些捞出的纸被一张张地挂到小院里,微风吹过,飒飒作响,那声音中的凛冽,像极了造纸人的倔强。
虽已是日暮西山,但明天,太阳依然会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