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绘就了蓝图。近年来,西安市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要求,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脚踏实地动情用劲,深入推进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的探索实践,一个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千年古都的沃野中发芽开花,群众有了更加饱满的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幸福新农村 百姓日子火起来

  近日,记者走进高陵区耿镇周家村,这里南接灞桥区,北邻渭河南岸,河堤南路穿境而过。据介绍,全村共755户2999人,9个村民小组,有耕地2860亩,滩涂地1807.5亩。这个渭河之畔的村庄,在短短两年内完成了华丽蜕变,成为方圆几里有名的样板村。

  2016年4月,周家村顺利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当年10月,开启了股改新征程。2017年,高陵区耿镇周家村被确定为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后,以“三变”改革为契机,以集体土地入股、财政资金入股、个人出资入股的方式,组建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引进社会资本,促进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这场深刻的变革当中,周家村共界定成员2860人;聘请专业会计公司,通过账目审查、实物清点、实地测量等方法,可量化资产1500亩滩涂地、11万经营性资产,同时整合了项目资金657万元。在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宜静则静、宜动则动”的股权管理模式。

  2017年1月9日,周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正式获批成立,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市统筹办拨付幸福新农村建设资金、通过政府整合的项目资金、周家村滩涂地资源折资金和股民入股资金共计1400万元,量化成14万股,根据村情设置了土地股、人口股、资金股、扶贫股四种股份,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对原村集体1500亩滩涂地折股量化为静态股,实行长久不变;对政府下拨的657万元财政资金,分设“扶贫股”和“人口股”,实行动态管理,“扶贫股”随贫困户调整而调整,人口股每五年按人口变动调整一次。

  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收益70%以分红发给股民,并留30%作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公积金、发展金和公益金。通过“三变”改革,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带动了群众共同致富。

  在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与社会资本合作,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会资本”的模式,对渭河河道可利用的1500亩滩涂地进行集中整理;另一方面,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社+资金+项目+资源”的模式,对申请的200万元的幸福新农村建设奖补资金、457万元的体育健身生态园项目、600万元的资源折算金以及140万元个人入股资金进行整合,与西安金滩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同开发建设泾渭金滩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区项目框架协议,实行村企共建联营共发展。

  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让乡亲们感觉到,自己的日子坐上了新时代的高铁:

  环境变美了,垃圾遍地的河滩地成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湿地休闲景观区;

  收入增多了,务工收入、旅游餐饮收入、入股分红,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2017年集体经济组织分红50万元,每人拿到了200元;

  致富路宽了,等到国际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产业区、体育健身生态园建成后,大家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可以红红火火地做生意、挣票子。

  “没想到我一个农民成了股东,不仅年底能分红,还可以在商量大事时说上话,这样的改革,我要点个赞。等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好日子就有了盼头。”村民程小琴难掩喜悦的心情。

  记者从西安市统筹办了解到,2016年,西安市启动了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确定了18个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拨付奖补资金2975万元。2017年共确定了19个建设项目,拨付奖补资金3160万元。

  据统计,2016年、2017年37个村全部完成清产核资、身份界定、股权量化、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截至目前,2018年度的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已完成申报征集,各区县共申报幸福新农村建设项目32个, 2018年将加大力度,启动27个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

  农村片区化 公共服务强起来

  西安南依秦岭,山、岭、塬各种地形并存,一个乡镇往往辐射几十平方公里。在乡镇设立公共服务中心,群众不方便;在每个行政村都设立公共服务中心,造成资源浪费。

  西安市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农村公共服务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短板”,如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直困扰着西安市的老大难。

  2014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镇村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省撤并小村和空心村,建立大村或中心村。

  西安市大胆试水、投石问路,立即在全省带头吃螃蟹。2014年7月,西安从全市2954个行政村中精心筛选683个中心村,启动了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

  西安市敲定了这样的思路:采用“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的模式,打造覆盖全市农村、快捷方便高效、富有西安特色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

  日前,记者来到鄠邑区玉蝉镇胡家庄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整洁的道路,漂亮的楼房,老人们在太阳底下打扑克、谝闲传、听秦腔,一群孩子追着足球跑来跑去,大妈们穿着彩衣练习广场舞……

  这个胡家庄可不简单,2014年初,胡家庄村用半年时间,对原来的村委会进行“外科手术”,实现提档升级,建成了一座标准化的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

  2014年8月24日,一块白底红字的漂亮牌子“胡家庄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正式亮相,打响了西安市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工作的第一枪。

  西安市确定了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六室四配套”的标准:社区管理办公室、综合会议室、司法工作室、文化活动室、教育培训室、社区卫生服务室、文化活动广场、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公共交通停靠站。

  这些“标配”在胡家庄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一应俱全,还有一座社区便民大厅。而眼前这些漂亮大气、功能齐全的场所,很多是原来的村办公楼变身而来,既拓展了服务能力,还避免了重建浪费。

  姿势不对,努力白费。中心社区的存在价值,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真正实现为民、便民、利民。

  为了让政务服务更加阳光、更接地气,胡家庄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广撒调查问卷问需于民,最终征集到群众最切身、最急迫的便民审批、医疗养老、技能培训和文化娱乐4大类近30个服务项目,将留守老人和儿童、农民技能培训、食品安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消费购物等一系列农村的通病一网打尽。

  如今,胡家庄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已经摘得“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先进单位”和“西安最美乡村”两块重量级的牌子。

  说起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带来的好处,村民李佑升心里有一本明白账:办事审批不用跑镇上县,便民大厅窗口一袋烟功夫搞定;化验就诊有了新设备,县城名医时常把脉就诊,看病治疗在家门口都能办妥;老年餐桌饭菜顿顿可口,留守老人不再吃饭难;书画室、棋牌室,留守老人交流互动,精神关怀其乐融融;吃有放心食品,想儿女了有视频通话,取个养老金、高龄补贴,或者是儿女打在卡上的孝敬钱,也不再发愁要到县上银行取,只需在社区ATM机上轻轻按动按钮,红通通的钞票便如水涌出……

  “农村社区几乎提供了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全部公共服务,我爸妈年岁大了,我在外打工放心不下,这下好了。咱农民足不出户,也成了市民。” 李佑升自豪地说。

  此外,鄠邑区还大胆创新,通过“十二进社区”做实做细社区服务,实现了文化服务、医疗服务、金融服务、环境服务、电信服务、通讯服务、培优学员服务、放心食品服务、老年餐桌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12项公共服务进社区,进一步丰富了社区服务内容。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建成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409个,覆盖1273个行政村,实现了政务、事务、服务三大功能向农村延伸,2018年将再建设100个片区化中心社区,强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

  制度作后盾 五美乡村靓起来

  虽然当下依然是寒冬腊月,北风猎猎,但是行走在古城西安的广袤田野,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图画,让人感觉已是春风拂面。

  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主要解决的是农民的富裕问题;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工作,主要解决的是农村的服务问题。西安市通过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让乡村振兴战略从蓝图逐渐变成现实。

  西安市统筹办主任倪广天说,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是我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产权为纽带,把农民组织起来,不断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积累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从而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使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西安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2017年6月,《西安市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正式印发,市统筹办完善了月报制度和项目管理办法。

  同时,西安市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先后组织40多个幸福新农村示范村“操盘手”赴榆林市赵家峁村考察学习,相关负责人到安徽、湖南、青岛等地取经补课。

  此外,西安市还强化督查考核,每季度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工作,并纳入到年终考核。

  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更新了发展理念、明晰了发展思路,激发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资金整合使用,形成闪亮点和示范点的效应;推进了农村综合改革,通过“三变”改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繁荣。

  同时,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也为推进脱贫攻坚加了一把火。在西安,这样的例子很多:2017年,周至县竹峪镇贫困村张龙村被纳入幸福新农村示范村项目中,获得奖补资金150万元,村上完成了“三变改革”,成立了经济组织;周至县广济镇桑园村整合项目资金800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2018年,计划将周至县竹峪镇鸭沟岭村、丹阳村和鄠邑区蒋村镇柳泉村等一批贫困村纳入到2018年度示范村建设项目,做好项目培育,全力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积极探索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西安市统筹办主任倪广天说,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是政府服务群众的载体,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抓手,是农村管理和发展的平台,其实质是通过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农村公共服务内容,畅通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米”,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6年至2018年,西安市将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建设列为市政府民生提升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全市目标综合考核体系。

  据了解,为做好该项工作,西安市始终坚持“五不”原则。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对中心村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扩建和完善,坚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样子工程、不大拆大建、不铺张浪费、不形成新的债务。同时,严格落实项目进度月报表制度,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加大考察调研力度,2017年8月,市统筹办委托第三方对农村社区建设实地打分、问诊把脉。

  通过不懈努力,西安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促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一盘棋”布局和“一体化”建设,畅通了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米”,减少了公共支出,实现了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合理共享。

  倪广天表示,下一步,市统筹办将继续按照西安市委关于农村“三变”改革、“五个美丽”建设的要求,以产权为纽带,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推进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成员共享,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正在筹划拟定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的布局调整和增加社区建设密度的方案,使社区建设切实发挥最大效能;对未来几年社区建设建立区县项目库,每年梯次推进。

  西安市建设幸福新农村示范村和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的积极实践,激发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能量,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有益启示。(来源:西安统筹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