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夺日前尘埃落定,11座城市夺得这一称号,而西安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城市,这也是西安甚至陕西获得的又一大发展机遇。在新的机遇中,西安需要能够发挥优势,才能突破众多挑战成功突围。

  发挥独特优势 西安已做好准备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处于中国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一般来讲,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是国家组织经济和配置资源的中枢,也是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的枢纽,同时还是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并且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使其处于向西开放的最前沿,自贸区的获批将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些都将成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

  陕西作为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而西安作为省会城市,更承担着连接东西部的桥梁作用。陕西“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将逐步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全省“米”字型高铁动车网,届时将使得西安作为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的枢纽能力更强。

  此外,在科教、文化、创新上陕西也有独特优势。西安拥有900多家高校和军工单位,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历史文化资源更是西安一直以来的优势,截至11月,全省文化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8%,自年初以来继续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按照陕西“十三五”规划文化产业目标,产业产值年均也将增长25%以上。

  “一带一路”机遇中 西安占先机

  从西部大开发到关天经济区,这些年陕西和西安获得了不少发展机遇。不过,机遇伴随着挑战,从这些年GDP增速情况来看,在抓机遇上,周边“邻居”似乎要更加领先。

  在2000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时,西安和成都的GDP分别为646.13亿元和1312.99亿元,而十年后双方GDP分别为3241.49亿元和5551.3亿元,差距从不到700亿元拉开到2000多亿。2012年“中原经济区”获批时,西安的GDP为4369.37亿元,郑州的GDP为5547亿元,而到了2016年,前三季度这两个城市的GDP为:西安4166.68亿元,郑州5638.5亿元。尽管差距只拉开了300亿元,但要知道,为西安量身打造的“关天经济区”可是在2009年就已经获批。

  不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安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交流占到上风。“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以来,已累计开行231列,合计运输货物34.8万吨;而郑州的郑欧班列目前已达456班,货重20.84万吨。

  大西安将为国家中心城市助力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上月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时曾强调,要跳出城墙看西安,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出发,运用系统性思维搞好大西安规划。要立足全省发展实际,把大西安与整个关中城市群规划有机衔接起来,加强对城市新轴线和新中心的研究探索,努力推动大西安多轴线、多中心发展。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表示,目前成都、重庆、武汉、郑州都比西安大,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都比关中城市群大。陕西必须尽快组建大西安,整合关天经济区,构建大关中城市群。而国家中心城市所具有的引领、辐射、集散功能,也使得组建大西安的需求更迫切,只有使大西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中心引领关中城市群发展,才能从内陆脱颖而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

  本报记者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