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陈忠实在西蒋村。

  2010年,陈忠实重温当年写《白鹿原》的感觉。

  2004年,陕西安康岚皋县,陈忠实在山中与老农交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4月29日,是著名作家陈忠实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在很多喜爱他的读者的心目中,他似乎从未离开。报纸、网络、微信上,人们用诗或文章纪念他;在他的老家灞桥区西蒋村,一拨又一拨的人前去瞻仰……他的代表作《白鹿原》依然畅销,而根据《白鹿原》改编而成的影视剧、话剧、舞剧等艺术形式的作品,依然备受瞩目。《白鹿原》每种艺术形式的问世,都会在读者间引燃一次《白鹿原》热。陈忠实曾说:“一部小说能被多种艺术形式所诠释,让观众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去领悟、去理解,是作家最值得欣慰的事情。对作家而言,作品最终要与读者完成交流;对我而言,获得最广泛的读者喜爱,是高于任何奖项的安慰。”他若泉下有知,亦会欣慰——

  本报记者 杨小玲 李向红 实习生 俱文辉

  小说《白鹿原》:

  书店里的畅销书,备受读者喜爱

  记者近日在钟楼书店、小寨嘉汇汉唐书城等书店了解到,《白鹿原》虽然出版了20多年,却依然广受读者的喜爱。各种版本的《白鹿原》占据着书店的显著位置。据小寨嘉汇汉唐书城的工作人员介绍,去年陈忠实逝世时,《白鹿原》的销售曾掀起过一个高潮,不到一周时间就达到近3000本,这之后,《白鹿原》每月有近50本相对稳定的销量。在钟楼书店记者偶遇前来买《白鹿原》的张老师,他说,他是一名大学老师,最早看《白鹿原》时,是在大学校园的图书馆,一晃多年过去了,自己由学生变为老师。今天来买《白鹿原》,就是想重温一下当年看书时的震撼。

  电视剧《白鹿原》:

  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

  作为陈忠实最期待的艺术形式,历经17年艰辛筹拍的电视剧版《白鹿原》终于在2016年制作完成。该剧由张嘉译担纲艺术总监并领衔何冰、秦海璐、刘佩琦等戏骨级演员,以及雷佳音、翟天临、李沁、姬他、邓伦、王骁、孙铱等实力新生代联袂出演。电视剧开拍伊始,陈忠实曾挥毫亲笔写下了“激荡百年国史,再铸白鹿精魂,祝贺白鹿原电视连续剧开拍”的四尺中堂送给剧组,但他未等到剧版《白鹿原》的开播却溘然长逝,成为所有人的遗憾。为了演绎好这部经典之作,所有演员都拼尽了全力,开拍前一个月,演员们就集体下乡体验生活,吃住都在农村。男演员锄地、赶车、干农活,女演员则缝线、纺棉、学扯面。正式开拍后,正值盛夏时节,阳光炙热,开镰收麦、交农罢工、刑审田小娥等百人、千人的大场面戏份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完成的拍摄。编剧申捷说:“《白鹿原》令我诚惶诚恐,因为《白鹿原》浸透的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揭示了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其文化传统。”

  陈忠实纪念文集出版:

  世间已无陈忠实,天地白鹿魂永存

  陈忠实逝世半年后,作家出版社和四川文艺出版社先后推出了纪念文集《写作就是他的生命:陈忠实纪念文集》以及《魂系白鹿原:陈忠实纪念文集》。两本文集都收录了铁凝、贾平凹等著名作家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撰写的大量纪念和悼念文章。正如铁凝《在陈忠实的创作道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所说:“在他去世后,前往灵堂吊唁的人络绎不绝,他们中不仅有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朋友,更多的是普通的读者,是远道而来的乡亲们。”这些文章,意在表达对陈忠实先生的怀念之情,也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陈忠实的文字和品质。

  近日,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由邢小利、邢之美合著的《陈忠实年谱》。该书起讫于陈忠实生卒之年,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辐射时代背景与文学语境,突出陈忠实文学人生的节点、亮点与拐点,覆盖陈忠实重要的文学活动与文学成就,以陈忠实的个人记录与人生轨迹展现陈忠实的个人风采与人生沉浮。书中有大量丰富多彩、不为人知的细节,都是作者近距离观察陈忠实所掌握的第一手素材,同时收录陈忠实著作目录、获奖作品目录、研究著作目录,以及相关研究论文,为陈忠实及陈忠实作品爱好者提供了一份翔实的作家档案和研究资料。

  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

  开启全年驻场演出,打造陕西文化新名片

  2015年12月,由著名编剧孟冰编剧、胡宗琪导演,陕西人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演出的3小时30分钟方言版话剧《白鹿原》首次登场,无论是妙用古希腊戏剧中的“歌队”形式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陕西关中村民形象,还是祠堂、牌楼等随时可移动转换的精致景片,或是将全戏推入高潮的“老腔”,这部剧充满激情的创作、地道的陕西风味,台词、配乐与舞美的完美结合,都让它无限接近《白鹿原》原著的韵味,也获得了专业人士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在随后的全国巡演中,场场引发轰动,很多地方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该剧也在第六届国际戏剧“学院奖”中夺得多个奖项,成为“现象级话剧”,造就了中国话剧“新巅峰之作”。今年2月,驻场版《白鹿原》隆重登场,全年将持续156场在西安人民剧院驻场演出。新版本可谓“浓缩精华版”,时长压缩了1个多小时,整个演出时间在2小时15分钟左右。陕西人艺院长李宣表示,“这个版本主要是在剧院驻场演出,因此时间上需要更多考虑普通市民和游客的观看节奏。”新版本还创新性地引入“双语字幕”,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也能方便地欣赏演出。

  新版电影《白鹿原》:

  年底开拍,又一个艺术展示

  由芦苇担任编剧和艺术总监的新版电影《白鹿原》剧组日前正在西安选景,影片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开机。据悉,新版电影《白鹿原》是陈忠实在临终前两个月最后一次的授权。

  电影《白鹿原》被搬上大银幕,可谓一波三折。陈忠实生前曾透露,1992年小说《白鹿原》公开出版后仅一个月,就有导演找陈忠实谈电影改编权。“最先找我的是当时人在美国的吴天明,他托他的弟弟找到我。”没过多久,谢晋的影视公司给陈忠实打来电话,表示想改编《白鹿原》,但此时陈忠实已经授权给吴天明了,遗憾的是最终没有拍成。据了解,张艺谋、陈凯歌都曾试图将《白鹿原》搬上大银幕,但均未能如愿。2012年,由王全安执导的电影《白鹿原》上映,身为陈忠实好友的编剧芦苇曾为之耗时五年、七易其稿,但最终因为与王全安的创作理念差距太大而退出。编剧芦苇在谈及为何要重拍《白鹿原》时称:“这是要给已逝的陈忠实老师以及关中人一个交代。”芦苇还表示,这次重拍电影《白鹿原》,“绝不动手脚,绝不徇私情”。

  据了解,2016年2月,陈忠实与编剧芦苇、麦丹影视导演董董在西安工作室进行了长谈,三人一拍即合,就此决定将重拍电影版《白鹿原》。董董回忆与陈忠实老师见最后一面的情景时称,满屋的书山和陈老师的祥和睿智让人心生敬佩,我们说话都是轻轻的,因为那时陈老师因病发音较低沉。她还透露称:“陈老师希望重拍《白鹿原》电影,一定将关中人的汉子精神展示给世界。”制片人李守祥说:“我们想还原历史,并非历史本身,而是呈现一种精神,一种民族文化和血脉的传承。”

  深深的怀念:

  陈忠实“忠实文学,忠实人生”

  著名作家王蓬:《白鹿原》问世的20多年来,一直处于中国文学和长篇小说的峰巅,并因改编为话剧、电影一次次掀起热潮,给人新的感受和启迪。犹如莎士比亚的戏剧,诞生的几百年间长演不衰。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成为英国人的骄傲;说不尽的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也会成为中国人的自豪。《白鹿原》中所深刻反映的厚重丰富、绚烂夺目的社会生活画卷将成为我们民族探究不尽、研究不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至于我个人,在与陈忠实40年的交往中,所有的际会和交集都让我回味不尽,时时给我启迪和激励,并受益终身。作为同时代的作家,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所达到的高度,让我毕其一生之力不可望其项背,在我第5次阅读《白鹿原》时,萌生过这样的念头:我们没有写出《白鹿原》,但写出了其他作品,丰富了文学也丰富了这个诞生了《白鹿原》的时代,丰富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积累,也应该是种贡献,也就应该心平气和地继续自己的写作。至于陈忠实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可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高山仰止。

  陕西省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邢小利:我和陈忠实在一个单位长期共事,对他的人和创作是比较熟悉的。他的晚年其实是寂寞的。我与晚年的陈忠实过从甚密,我在那个时候意识到了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提出给他写一本评传。开始他不同意。他认为带“传”字的就是“传”,他不同意所有人为他写“传”。其原因,一方面是他看到一些写活着的作家的“传”,因为有炒作嫌疑引起公开特别是私下的非议;另一方面,他认为“传”要真实,而活着的人都不可能做到全部真实,他有避讳,作者也要有避讳,这样的“传”必然是片面的。后来同意我写了,又嘱我“大胆写,放开写”。关于陈忠实,我先后写了三本书,2012年出版了《陈忠实画传》,图片配文字,图片有历史感,也有现场感;书中附录《陈忠实年谱》,比较简略。2015年出版了《陈忠实传》。2017年《陈忠实年谱》单独出书,增加了很多内容,原来的年谱只有几万字,现在则有20余万字。“传”侧重写的是传主一生的大关节,“年谱”则是流水账,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的雪泥鸿爪,两者互为补充,以期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丰富的陈忠实,并从中能读出某些关于文学也关于历史的某些幽微而丰富的信息。

  陕西人民出版社编审孔明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名曰《做一个人》,灵感来自怀念一个人,即陈忠实老师。他说,时间去得太快了,好像丢了一个盹,陈老师谢世一周年的忌日竟逼近了。作为出版社编辑,一年来我策划、责编的图书中有两本与陈老师有关,一本是《陈忠实年谱》,另一本是《陈忠实——郑文华人物专题摄影作品选》。此前,我还编过《陈忠实传》。这三本书都给我注入了一种强烈的正能量,那就是做人当做陈忠实。陈忠实的文学成就今生难以企及,陈忠实做人就如同他的名字:忠实!如果再延伸,那就是八个字:“忠实文学,忠实人生。”他一路走来,一路忠实,一路鲜花;他含笑走去,带走了鲜花,却留下了“忠实”。陈忠实不死,因为《白鹿原》,更因为“忠实”!

  著名作家方英文用“信念、奋斗、奉献”六个字来概括陈忠实先生巨大的人格魅力。“陈忠实对国家的贡献,主要是实现了个人内心的生命体验,并把它通过文学形式表达出来。”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炜评,曾为陈忠实先生写过两首绝句,一首是《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先生自是大手笔,白鹿原上演黄钟,一书读罢叹观止,到处逢人说陈公。”多年之后他又给陈老师写过一首绝句:“廿年灞上识陈公,椽笔远承太史公,唯有剥离臻大造,不教心帜愧苍穹。”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艳茜未语泪先流,她回忆了和陈忠实先生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时的拥抱:“那时陈老做了第一阶段的治疗,说有一些胃口了,召集一些好朋友们吃泡馍,那天我去得比较早,陈老师也先到了,像这一类的餐叙,每次陈老师都要先说明他请大家,我每次去得比较早,但是那次陈老师先我而到,我去的时候跟他先拥抱了一下,10月10日天气不是很冷,他穿着厚毛衣,我通过厚毛衣拥抱他的时候,触到那种很坚硬,没有多么柔软皮肤的那种瘦削,那种手感,那种触感,到现在好像还遗留着。”张艳茜讲述了和陈老师接触的三个阶段:带着崇仰的心情仰视戴着作家光环的陈老师,作为作协副主席兼任《延河》主编的严厉、严肃、严格,很负责任的领导陈忠实,以及60岁之后更加和蔼可亲的邻家大哥陈忠实。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翻拍/记者 李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