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新学期已经将近一个月。对于初次离开家走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来说,每个月的生活费成了最关注的头等大事。
“月初潇洒走一回,月中精打细算,月末勒紧裤带”似乎成了一种惯例。除了饭卡上的数字金额日渐减少,买件换季的衣服,和新同学小聚联络感情,逛逛淘宝等等,似乎都得精打细算。新学期第一个月即将结束,你的卡上还剩下多少钱?记者近日走进大学校园,采访了部分学生和老师,听听他们的消费观,看看这些学子们离开家独立生活后的理财能力。
吃饭是消费大头
“我感觉我的自控能力还是差,第一个月妈妈给了我2000块钱,但是到了月中就没有了,上高中的时候我也没怎么体会到,原来自己这么能花钱。”今年刚读大一的小孙就读于西安理工大学,开学第一个月,还没到月末,她就给家里打电话告急。
据某网络媒体进行的数据调查显示:目前的大学生消费大致为每月800元到2000元。
58.8%的学生为800元~1000元,28.9%的学生为1000元~1500元,7.64%的学生为1500元~2000元,2.33%的学生为2000元~4000元,2.33%的学生为其他情况。
生活费每月最大的开支中,76.74%的学生为吃饭,8.31%的学生为买衣服、护肤品,5.32%的学生为聚会娱乐,3.99%的学生为买书等学习用品,5.65%选择了其他情况。
一个月吃饭要花多少钱
“我一个月,一般就是1000多元,这个都不一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晓东告诉记者,他一天吃饭的开销一般在20到30块钱左右,因为家里经济条件还算不错,父母对他的开销管理并不严格,除了吃饭自己也没有其他额外开支。
晓东说,寝室里的同学,在花费方面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只要不买奢侈品,1000多元是足够用了。”对于奢侈品的概念,晓东说比如他们寝室同学,最近买的耳机,就有2000多元,所以开销方面,都是参照家庭条件来定。
学生消费“五花八门”
便捷的移动支付也大大刺激了消费,当今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往往更加注重商品与自身的契合性,符合自己的个性气质才是最首要的,对具体价格反而不太敏感。“每个月我逛淘宝可能要花费500元左右,比如一些卫生用品,袜子、内衣之类的小物件都是在网上买,可能是方便,也不是大的花费,所以就比较随意一些,没有严格控制。”
部分大学生更在意品牌上的追求。笔记本电脑、苹果手机、电子书kindle、运动装备、化妆品、健身卡……价格动辄数千元的消费品,在大学校园也成为“必需品”。
小超市变成了快递驿站
昨日,记者在某大学内的一处快递驿站看到,不少学生在这里取快递,负责驿站管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学生们的快递特别多,以前这里是个小超市,现在超市的货架上已经全部变成学生存放快递的置物架。
在网购的消费群体中,当代大学生充当着主力军。大学生作为对网络较为敏感和接触频率比较高的一支庞大的队伍,无疑是网上购物市场中的重要用户群体。工作人员介绍,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到了换季的时候,购买衣服等物品特别多。
大学生应建立正确消费观
毕业10年的80后小刘说,他当初上学,每个月生活费才300块钱。“除了吃饭和买书偶尔在外面上个网,那个时候,好像也没什么其他开销。”他说,自己家就在西安,上学也在西安,一到周末就回家,生活费省着花,一年下来,还能攒个几百块。
“那时候,大家都一样,谁也比谁多不了什么。”小刘说,当初上学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学校还会为其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在同学们看来,也没有什么难以启齿的,现在很多学生,即使家庭条件一般,可能也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播音教研组教师董雯说,大学生在学校的种种开销,要以家里的经济条件为根本。其实部分大学生消费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攀比心理。所以,大学对于多数人是初次离家独自生活,也是建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时期。
文/图 本报记者 葛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