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任艳莉 邓聪报道 今年,清涧县宽州镇麻谷岔村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扫帚产业,让村民走上特色产业致富之路。

  11月13日,54岁的村民刘毛九在家里边扎扫帚边乐呵地哼着小曲。一大把散乱的高粱秆,在他的手里几秒钟内就变得整整齐齐,多道工序仅需10分钟,一把精美实用的扫帚就完工了。对他而言,扎扫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因为这小小的扫帚一年可以给他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让他今年可以顺利脱贫。

  刘毛九说:“我身体不好,腿不能动,后来我们村里的人都开始扎扫帚,我也跟着他们学习怎样扎扫帚。扎扫帚的收入也是不错的,一年收入两三万元呢!”

  据了解,市场上扫帚、笤帚大多是机器制作的塑料制品且价格较贵,而这些手工制作的扫帚、笤帚,材料天然、价格低廉,深受人们喜爱,供不应求。麻谷岔村几乎人人会扎扫帚,成了远近闻名的扫帚村。该村34岁的村民刘健康不仅自己扎扫帚,还将扫帚做成产业。他在家里雇了6个村民专门扎扫帚,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他还成立了公司,在自己制作扫帚的同时,把村民的扫帚收购来,进行集中销售,让扫帚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同时带动村民一同致富。他说,这样不仅可以把价格卖上去,村民也很快可以把扫帚销售出去,前几天自己就卖了7车扫帚。

  麻谷岔的村民把大多数高粱秆做成了扫帚、笤帚,剩余的废料做成了高粱秆盖子,同样能卖个好价钱,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该村村委会委员刘理清说:“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扎扫帚,每天一个人手法最慢也能扎40到45把扫帚,人均在扫帚上能赚100到150元,我们村的扫帚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市场,销路是不愁的。”

  由于柔软、耐用、价格便宜,麻谷岔村的扫帚在市场上非常畅销,村里还给有些大客户免费送货上门。目前仅制作扫帚一项每年能给全村带来90多万元的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