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的挂号窗口前,前来就医的群众正在排队。
莲湖区桃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信息共享平台。
耀州区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正在给病人治疗。
本报记者 张江舟 文/图
“我省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力争在2017年年底,形成关中15分钟就医圈、陕南陕北30分钟就医圈。”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副主任陈昭说。
啥是15分钟就医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医疗检查设备越来越齐全,现在我们在家门口看病方便多了,也放心多了。”西安市莲湖区环城西路街道办事处铁塔寺社区居民马女士说。
在铜川市耀州区关庄镇的卫生院里记者看到,前来这里就医的群众络绎不绝,中医诊室、推拿室、针灸室、药房等处都有不少人排队等候。关庄镇麻子村村民焦小玲今年59岁,正在接受中医推拿治疗的她说:“想彻底治好我的腰部和颈部的骨质增生,光吃药可不行,必须要借助中医推拿理疗的治疗手段。这个治疗需要一天一次,不间断进行。以前镇上的卫生院条件不行,我需要每天跑一趟县医院,很不方便。现在镇上的卫生院设立了中医堂,大夫水平高,也都认真负责。我们贫困户在卫生院看病的报销政策也实惠。这真是开在家门口的好医院啊!”
近年来,随着我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专家分析称,构建群众的15分钟就医圈,就是要实现居民步行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的目标。要在市级建好区域中心,依托大型综合医院,全面提高疑难危重症病人救治能力,加快建设辐射全市、带动城乡的区域医疗中心;在基层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县级医疗机构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据了解,为大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能力,我省今年为乡镇卫生院配发救护车、彩超、血球分析仪、生化分析仪、DR等设备1246台(件),为村卫生室配发健康一体机9820台;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全年投入资金1800万元,派出支援人员900人,支援乡镇卫生院300所;培训市县卫计局长130余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创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所,向国家卫计委推荐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所、“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82所;建立了乡村医生常态化的退出和考试补充机制,注销乡村医生237名,补充乡村医生344名,累计培训乡医38019名,实现了在岗乡村医生全员培训。此外,曾正式受聘在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养老补助资金实现了五连涨,乡村医生合理待遇得到落实。
分级诊疗让看病不出县
分级诊疗是我省打造医改“陕西样本”的精准式改革,其改革要求是让省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县镇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诊格局。
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分级诊疗的中心目标就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构建科学就医秩序,让县里的医院有能力、有技术、有水平给人民群众看好病。分级诊疗也是一个大概念,这里面涉及了医疗、医保、医药等多个群众关心的医改范畴。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有力保障下、在所有医疗机构的直接参与下,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落地,会让看病形成良性‘回路’,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基层医疗机构最终将满足大多数群众的主要就医需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病不出县’。”
据介绍,依托分级诊疗的深入推进,我省整合国家、省、市三级力量,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盘子,扎实开展辖区内县级医疗机构新建、改建和扩建,不断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基础配置。按照项目投资安排向贫困县区倾斜的原则,我省2017年经国家批准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共涉及39个项目,总投资10.2193亿元,其中用于县级项目34个,总投资9.4815亿元,县级项目占比87.18%,资金占比92.78%。
同时,我省还不断加大国家、省建设县级医疗机构项目的推进力度,增加县级综合医院儿科、血液透析室等学科专项建设投入资金,提升县级综合医院急救、重症监护、手术、病理、妇产科、儿科、医学影像、血液透析等科室的设备配置水平。
为进一步完善县级医疗机构人才梯队,我省实施了万名医师招聘,5年为基层医疗机构共招聘1万名本科毕业生,充实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缓解全科医师不足的问题;开展县级医疗机构专科培训,每年组织县级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人和医疗技术骨干进行29个专业的培训,2015年至2017年,为县级医院培训学科带头人及医疗技术骨干共计1956人;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5+3”培养模式为主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我省共有3000余名住院医师,在西京医院等9家国家培训基地接受规范化培训,其中来自县级及县以下医疗机构住院医师1200余名;革新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管理办法,全省各地依据实际医疗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因地制宜落地了一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发展优惠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执业。同时,我省重点建立了县级医疗机构急需紧缺人才招录绿色通道,通过政策引导、职称晋升、业务培训等方面的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县级医院长期执业,建立固定、有序、紧密的医师多点执业体系。健全基层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拓展省内外进修培训渠道,不断提升基层人才梯队整体水平。
看病贵的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花费太高,报销不了’是群众对看病贵问题的主要诉求,而看病难问题实际上也涉及到医保的合理开销问题、疾病的救助政策和体系问题、个人的就医观念和健康追求问题等。”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说,“因此,我省医改的一个重心,就是全面推进‘严把医院控费,抽掉虚高价格,推动付费改革,规范诊疗行为,完善新农合政策’等改革措施,牵住看病贵的‘牛鼻子’。”
据了解,针对看病贵问题,我省医改的一些具体做法在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通过严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2016年10月,我省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通知》,对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进行统筹管控,并明确要求2017年年底全省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内。其次,切实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城市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两票制”。第三,推动付费改革。开展药品、医用耗材带量议价采购和跨省联合采购。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复合型付费方式改革,同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鼓励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每个市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同时在报销付费方式上,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在经办环节的无缝衔接,实现“一站式”服务,最大程度方便群众。第四,规范诊疗行为。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公立医院每个月对25%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处方、医嘱进行点评,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等业务收入挂钩。所有公立医院要建立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今年年底在所有三级城市公立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全面加强院内精细化管理。最后,完善新农合政策,解决农村人口看病贵问题。2017年,我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为630元。其中政府补助470元(国家规定的标准为450元),个人缴费160元,参合率99.25%,实现了应保尽保。今年新农合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力度,提出“三免”(免门诊一般诊疗费、免乡镇卫生院起付线、免交各级定点医院住院押金),“一降”(降低大病起付线至3000元),“两提高”(各级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慢病封顶线提高20%)的政策,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通过医保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杠杆调控作用,引导群众合理分流就医,科学选择就医方式。主要措施有:合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引导慢性病患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接受治疗;调整住院报销政策,差别化设置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报销政策向基层就诊患者倾斜;上转患者实行累计起付线政策,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报销,下转患者不设基层起付线;未经转诊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非急危重症患者,下调报销比例;探索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单病种打包付费等新型支付方式;重点保证基层用药,基层医疗机构在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可在规定范围内按比例增加药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