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陕西考古援藏亲历者张仲立:平生只为高原而醉

  导读:1984 年,西藏自治区文化厅与陕西省文化厅及文物局协商,派遣一支由7人组成的考古援藏工作队前往西藏拉萨、山南、阿里等地区,进行为期两年的西藏自治区文物普查。自此,全国援藏考古事业的序幕正式拉开。30 多年来,陕西文物考古工作者一直没有间断支援西藏文物考古工作。如今,当年朝气蓬勃的考古队员多数成为年近花甲的老人,有的甚至已经去世,而有的则依然奋斗在援藏考古的一线,他们毕生都在为文保事业和汉藏文化交流做出宝贵贡献。

  今年已63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研究员,是当年第一批进入西藏进行文物普查的考古队7人之一。回忆起31年前进藏考古工作,他的怀念之情跃然脸上,他告诉记者,那是他一生中工作最辛苦的日子,但也是最快乐的两年。

  对高原世界有期待也有担心 白天跋涉晚上补课

  “因为条件太艰苦,7人中没有女性队员前往,即便是身体健壮的男同志去了,一下子也很难适应。”张仲立回忆道,当年自己32岁,接到进藏指令后又兴奋又紧张,因为去探索一片未知的世界对考古工作者来说无疑是最富吸引的事情了,但西藏高寒艰苦的条件也让自己捏了一把汗。刚到西藏,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自然环境便给考古队员们出了道难题,大风、缺氧、高寒,一般人在这里走路都喘气,更何况还要在这里走访和发掘。

  “安札的地方虽然一般在镇上,但文物点多数都在山上,要想详细考察,往往必须背着考古发掘装备跋山涉水,一走就是一天。”张仲立说,除了高强度的体力支出外,晚上回到营地还不能放松休息,必须恶补西藏文化和历史知识,如果不了解建立在藏传佛教基础上的藏族文化,文物工作是根本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