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君

  过去的一年,对于西安来说,有太多值得铭记和放大的时刻。

  其中,在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前三季度GDP排位中,西安时隔38年后,重回全国20强的位置,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节点。

  近两三年时间,西安无论是内在发展,还是外在形象塑造,几乎都经历了一个转折性的发展过程,让人刮目相看。

  有理由相信,经济总量一路跃升多个名次,重回全国20强,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绩,西安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西安到底是如何实现强势赶超的?它到底做对了什么?

  01 “三驾马车”:抢人、招商、营销

  近两年城市竞争的一个重要变量,是以二线城市为主力的人才争夺战。

  西安不是最早发起“抢人大战”的城市,但一出手就不凡。

  2017年初,西安推出“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三放四降”。

  “三放”就是放开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放宽设立单位集体户口条件、放宽对“用人单位”的概念界定;“四降”就是降低技能人才落户条件、降低投资纳税落户条件、降低买房入户条件、降低长期在西安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的社保缴费年限。

  自此,西安在“抢人”路上纵情向前。

  “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出台三个月后,西安再度调低落户门槛。

  2018年初,西安乘势在全国率先推出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完成的在线落户。曾创下了三天时间,落户1.5万人的记录。

  截至2018年12月11日,西安2018年的新增落户人数达75万人,2017年也有25万人落户。也就是说,西安的人才新政实施不到两年时间内,新增落户总数已超过100万。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等城市。

正是得益于在“抢人大战”中的惊艳表现,2018年的西安才能提前喜提千万人口。正是得益于在“抢人大战”中的惊艳表现,2018年的西安才能提前喜提千万人口。

  当然,仅有人气是不够的。事实上,在参与“抢人大战”之前,西安就把招商引资列为全市的“一号工程”。

  这一两年,西安的招商引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2017年,丝博会暨西洽会西安分团签约项目共计420个,总投资11650.71亿元。

  2018年,丝博会西安分团签约项目537个,比上届增加117个;总投资额13976.11亿元,较上届增加2325.41亿元。均再创历届丝博会之最。

  一边通过丝博会、西商大会、企业家节等平台主动招商引资,一边借力打造“店小二”精神优化营商环境,西安成功入选2018年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多方发力之下,一大批大项目、巨头企业都纷纷奔向西安……多方发力之下,一大批大项目、巨头企业都纷纷奔向西安……

  苦练内功的同时,西安也没忘记外在城市形象的打造。

  在城市营销上,西安已是不折不扣的“网红城市”。

  2018年4月,西安市旅发委与某视频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携手向全球推广传统文化。

  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造势,以及专业公司操盘的城市形象营销,西安从一个传统文化浓厚却热度不够的西北古都,正悄然转身为一座人气与网络曝光度压过一线城市的“网红之城”。

  有高涨的人气加持,有大项目的支撑,有城市形象的光环,GDP总量上升,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02 一名新员:代管西咸新区

  对比成都、武汉等典型强省会城市,西安人至今的一个“隐痛”,是何时能够真正走上“大西安”之路。

  说得更具体一点,西咸一体化何时能够真正实现?

  节点在2017年初到来——陕西省正式将西咸新区划归西安托管。这是近年来西咸一体化进程中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作为全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于2014年1月6日成立后,就走上了开挂之路。

  首先定位就是高起点。国家批复提出要“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即将迎来五周岁的西咸新区,目前已是国家产业的聚集高地、内陆开放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并获批了国家级临空示范区。

  在具体的产业发展上,西咸新区明确提出了打造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包括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力制造、无人机、新材料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以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以及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等产业,形成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发展格局。

  2017年初,西咸新区交由西安代管,更是将西咸新区与西安推向相互赋能的发展轨道。

  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最开始由省级层面统筹管理,有利于打通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三者之间的行政壁垒,为新区规划等打好基础。

  而在具体框架形成后,交由西安代管,便是多赢之举。

  一方面,西安这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已完全有能力代管好国家级新区;另一方面,西咸新区注入西安,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也使得西安的发展空间,前所未有的扩大。

  一定程度上讲,当前正处于脱胎换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阶段的大西安,也亟需一个国家级新区的强力加持。

  就拿西部来说,兰州有兰州新区,成都有天府新区直管区,西安要真正承担起西北的龙头,怎能缺少西咸新区这样的得力臂膀?

  尤其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西咸新区定位大西安都市圈的核心和大西安新中心,让大西安的发展空间一下子豁然明朗。

  如果说未来西北看西安,那么,未来西安就得看西咸。

  西咸新区划归西安代管,直接助力了“大西安”雏形的养成。2017年,西安GDP从全国26位一举跃升至21位,作为新员的西咸新区功不可没。

  但是,西咸新区划入西安代管,绝不只是在人口、GDP等统计意义上做加法,而是一种化学反应。

  最重要的一点,它帮助西安在跳出城墙思维上跨出了实质性一步,大大拓宽了大西安未来的想象空间。

  此外,西咸新区对于提升整个大西安的城市品质和格调,同样将扮演关键性角色。

  从颜值上看:西咸新区将以“大开大合”的空间发展模式,构建“一河两带、一心三轴、五大组团”的空间结构,这标志着大西安也将拥有自己的城市中轴线。

西安中轴线西安中轴线

  未来的西咸新区,绝对是西安的颜值担当。

  从城市发展内涵上看,2015年,西咸新区入选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该区五个组团之一的沣西新城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核区,历时三年多建设,已具雏形。

  媒体断言,一直困扰众多城市的内涝、热岛效应等“城市病”,在西咸新区将率先被“治愈”。

  综合言之,西咸新区之于大西安,可谓如虎添翼。不仅助力西安在经济规模上跻身全国20强,也在综合实力上,将西安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03 一种发展红利:多重政策赋能

  西部君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讲过,一个城市要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必须同时聚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红利。

  对于西安来说,千年古都,地利自不必说;人和,这几年“抢人大战”的强健势头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天时,西安当前遇到的,同样可谓多年难逢。

  “一带一路”规划中,西安被定位为“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多数城市都难以比拟的。乃至民间不少声音呼吁,西安应当成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的永久会址。

  2018年,西安成功获批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也成为去年唯一一个新晋国家中心城市。

同时,陕西出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指出:同时,陕西出台《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指出:

  关中平原城市群以西安为核心,横跨陕西、山西、甘肃三省,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起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战略地位。

  这意味着未来西安的腹地可不只是陕西,而还包括山西与西北其他多个省份。

  过去都说西安的腹地有限,比如陕西的人口不到4000万,这限制了西安的人口上限。但是,如果把西安当作整个大西北的中心来看,这样的上限,其他人口大省省会恐怕都要羡慕了。

图源:@长安范儿图源:@长安范儿

  “把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扬起来”。论战略地位和发展势头,西安就应该有这样的雄心。

  另外,2017年3月,陕西自贸区设立,西安自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加之这几年,“强省会”战略越来越成为共识,以及大基建时代到来,都将加快西安城建与外部交通建设的步伐。

  论区域规划,对内有西咸新区的助力,对外有关中平原城市群作支撑;论国家战略,有“一带一路”和国家中心城市双重加持,把这些政策红利抓紧用足,大西安理当配得上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