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俯瞰图 图/“昆明池七夕公园”官方微信昆明池俯瞰图 图/“昆明池七夕公园”官方微信

  西部网讯(记者 刘璞华)今天(8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不论是造势许久早早开启预售模式的各类电商活动,还是线下各类花店、饭店、酒店纷纷推出的七夕套餐,度过一个浪漫的“中式情人节”成为了现代年轻人每年的保留节目。可你知道吗,中国传统爱情神话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来自咱们陕西长安的斗门镇,也就是现在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一对相距3公里的牛郎织女石刻成为古老神话的最好佐证。

牛郎石刻和织女石刻 图/@于赓哲牛郎石刻和织女石刻 图/@于赓哲

  这对石刻于1956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这对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石刻,现分别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的常家庄村和斗门镇棉纺厂内。汉武帝开凿的昆明池被当做天河,牛郎和织女便分别坐落在昆明池遗址的两端。

  据在当地生活的一些老人回忆,当地人平时以“石爷石婆”称呼这两座石像。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七月七,大家都会去石婆庙里求福,乞求平安和财富。当地村民因分不清汉代男女装束和发型,错将牛郎称为石婆,织女称为石爷,而当地香火旺盛的石婆庙里供奉的实际上是牛郎。

  尽管这对石刻称得上是“最标准的牛郎织女塑像”,但是许多网友对此却议论纷纷。其中讨论得最多的,便是这对石刻的外貌,脸型又大又圆,鼻子硕大无比,甚至连性别一时间都难以分辨。更有网友戏称,“这样难看的牛郎织女,难怪要被王母分开。”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不以颜值作为择偶标准的牛郎织女,一定是“真爱”无疑了!

昆明池七夕公园里的鹊桥 图/“昆明池七夕公园”官方微信昆明池七夕公园里的鹊桥 图/“昆明池七夕公园”官方微信

  关于牛郎织女最早的表述出现在西周时期,但当时《诗经·小雅·大东》中所提及的仅仅是对织女、牵牛二星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并无任何故事情节。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渐渐产生了牛郎、织女的神话形象。本来不相干的两颗星座,因为被注入了人性,成为体现人间感情的夫妻,也逐渐成为民间故事中受人推崇的美好爱情典范。

  因传说每年正月十七日是牛郎织女结婚的日子,七月七日是他们相会的日子,所以迄今为止在这两个日子里,斗门及关中多个地区至今还传承着过庙会的习俗。斗门的北常庄是“中国七夕文化之乡”,斗门“牛郎织女传说”已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