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制作的灯笼 本报记者王晓峰实习生杨玉叶摄

  老师和孩子们在制作灯笼 本报记者王晓峰实习生杨玉叶摄

  过了元旦,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这几天,张笑强却愁得吃不下睡不着。

  她是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的负责人。过去的一年中,这里的孩子们在志愿者和老师们的帮助下,制作出了1万多个灯笼,但是灯笼销路不畅,这让她心急如焚。

  上万个灯笼滞销

  这家位于西安市咸宁东路24号的特殊儿童发展中心里,一共生活着70多名自闭症和其他智障儿童。每年,孩子们和老师都会一起制作爱心灯笼出售,这也是提高孩子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平时我们也卖,但是现在买灯笼的人越来越少,只有到了新春佳节或者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销路才会好一些,日常虽然也有不少爱心人士购买,但是走得量很小,没办法解决库存压力。今年特别明显,孩子们制作好的灯笼还有很多滞销,现在积压的大概有上万个,看着让人很着急。”张笑强说。

  灯笼倾注了孩子们的心血

  在这个中心里,孩子们制作爱心灯笼已经有些年头。张老师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之所以要让孩子们学习制作灯笼,既是为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以后步入社会能有一技之长,也希望这一个个爱心灯笼能为每个爱心人士带来节日的喜庆。“孩子们都很喜欢学做灯笼,虽然他们在智力上有欠缺,但是做的时候都很认真,做的灯笼也很漂亮。看着这些孩子们在成长,我们心里也很欣慰。”

  张笑强告诉记者,眼看下个月就到农历新年了,灯笼销售的旺季就在这几天,要是错过了,孩子们和志愿者们的努力就要白费。“灯笼滞销除了会减少中心的收入外,最主要的是会影响到孩子们的积极性。这么长时间里,孩子们每天在老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制作灯笼,对于他们来说,穿钢丝、绑绳、糊红绸,每一道制作工序都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老师教很多遍才能记住,这些灯笼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或您的企业正好需要红灯笼,不妨来看看这些孩子们一年的劳动成果,帮助他们找找销路,让爱心灯笼走进千家万户。首席记者张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