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

  相亲角。

  演唱。

  本报记者 肖杨文/图

  “一二三,转起来;二二三,扭过去……”

  “这是我儿子的简历,咱俩互相换一下联系方式吧。”

  ……

  位于西安市莲湖区的革命公园里热闹非凡,众多老年人或集中或分散在公园的角角落落,有的唱歌、跳舞、散步,有的忙着给孩子找门好亲事……一幅悠闲快乐的老年幸福生活图在这里展现。

  位于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的革命公园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为纪念一场在陕西大地上发生的“国民革命”,由冯玉祥下令修建的。公园里有两座万人冢,有于右任等名人志士撰写的石碑、革命将领雕像等,是当时西安市民缅怀、凭吊“西安围城”中死难军民的地方。历经近百年的岁月洗礼,如今的革命公园不仅是“党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老年人喜爱的活动场所。这里已经被融入了新的时代含义。

  浩大震撼的历史遗迹

  走进革命公园正门,往前100米左右,路两边各有一座长满青草的“大土包”。

  “这是万人冢,听妈妈讲过,当时死了很多民众,为了纪念他们,才建了这个公园。”70多岁的张大爷告诉记者,“我对革命公园有很深的情感,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来玩。据说当年打仗的时候杨虎城厉害得很,守城一直坚持了8个月。从小就听革命公园的故事,那段悲壮的历史经常回响在耳边。”

  1926年4月,北洋军阀刘镇华率军10万人,由豫西进入关中围攻西安,随后在西安城外烧掉10万亩麦田,并在城周围挖了一条宽、深各6米,长3公里的深沟,并加筑围墙,使西安城彻底成为一座孤岛。

  城内军民在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等率领下坚守城池达8个月之久,史称“二虎守长安”。后经冯玉祥多方营救,西安军民协同作战,一举击败刘镇华军残部,西安城于1926年11月被解围。

  1927年3月12日,国民联军驻陕总部在西安城北门外(即革命公园内)举行规模盛大的追悼大会和公葬仪式,纪念“西安围城”期间死难的军民。西安城10万多名军民赶到现场,冯玉祥、刘伯坚、于右任均出席哀悼大祭。大祭的所有参加者来到北郊草滩,装满一袋袋黄土,再背负到大祭现场,倾倒于死难军民坟上,终成两座大冢,并将周围建成公园,正式命名为“革命公园”。

  2011年,革命公园迎来了它的第一次完整修缮,最重要的13块历史残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于右任撰写的《西安负土坟殉难人民碑辞》《辛亥革命时期无名烈士纪念碑》、冯玉祥撰写的《革命公园国殇墓碑》、孙蔚如撰文并书写的《陆军步兵上校营长杨明斋纪念碑》,还有杨虎城、李虎臣、刘郁芬等人的撰文,十分珍贵。

  备受喜爱的“欢乐谷”

  10月22日,革命公园秋色宜人,馥郁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慢节奏的生活情调,让许多市民对这里情有独钟。

  “工作一辈子,退休了就爱到这儿来,这里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大家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待上一天也不觉得无聊。”76岁的罗大爷是这里的常客,只要天气好,每天坐半小时的公交车来这里休闲已经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年轻的时候逛一次公园可不容易,那会儿上班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一天光路上就得好几个小时,起早贪黑,遇到休息日只想睡觉,哪里还有业余生活?”罗大爷说,“现在不一样了,坐车方便了,公园也免费,是我们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革命公园内每天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吸引着成群结队的“老西安”。

  “一二三,转起来;二二三,扭过去……”下午3时,公园里的乐器声、歌曲声此起彼伏,相互交融。广场中间琵琶乐队的叔叔阿姨们优雅地拨动琴弦,东边跳广场舞的大妈们尽情地舒展身姿,旁边鼓乐团的大爷大娘们专注地敲打手鼓。优美的舞步,欢快的音乐,淡淡的微笑……整个公园仿佛是大型文艺会演的场地,充满活力,好不热闹。

  人群中一位身着红色金丝绒上装的奶奶十分抢眼,舞池中的她脚步轻盈,腰杆儿倍儿直,动作灵活优美,丝毫看不出是一位已经82岁高龄的老人。在采访中,杜奶奶告诉记者,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学生,退休前在西安市第三中学当老师,年轻时就热爱舞蹈,但那时天天忙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条件跳舞。

  退休后,杜奶奶天天从灞桥的家中坐车来这里跳舞。由于能坚持,又肯下功夫,她成了众多老年舞者中的佼佼者。杜奶奶说:“以前这个公园小,现在公园大了,环境优美了,设施也齐全,我们都愿意来。每天到这里跳跳舞,我感觉回到了年轻时代,心情十分舒畅。”

  聊新闻、拉家常,谈健身、说补品,侃时尚、忆往昔……革命公园成了西安市民的“欢乐谷”。

  声名远播的相亲角

  当日,记者走进革命公园的相亲角,这里聚集着百余位家长。他们认真地将自己孩子的个人情况贴到树上或摆在草丛中,然后在场地里转悠着,遇到中意的求偶信息便用手机拍下来。

  记者身边的两位老人在互相询问着:“您是男娃还是女娃?”

  “这是我儿子的简历,咱俩互相换一下联系方式吧。”

  ……

  家长们三五成群地在交换信息、打听资料,都想给自己的儿女找门好亲事。

  “我看到你儿子的简历了,咱俩碰个头聊聊。”将儿子的个人信息挂到树上后,夏大爷接到电话,就与同样为女儿找对象的刘大爷见了面。两位70多岁的老人非常认真地询问了对方的情况后决定再看看。

  “孩子不愿意来,觉得没面子,我就来看看。”夏大爷告诉记者,孩子已经36岁了,高学历、高工资,但就是一直没找到对象。这里面有很多条件非常好的女孩子,可孩子相了十几次亲,一直没有成功,“还得来,毕竟这里信息多,总会碰上满意的。”

  据了解,革命公园的相亲角是市民自发形成的,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来这里的基本都是家长。他们认为,老年人经验丰富,而且都是给自己孩子找对象,相对其他渠道要安全可靠多了。

  这里的相亲活动可以直接参与,不收费用。家长们觉得靠着自己的“火眼金睛”,刨根问底地观察筛选,成功率应该更高。几年间,替孩子相亲的队伍不断壮大,不仅有西安市民,还引来了很多咸阳、宝鸡甚至甘肃等地的家长。每到周三、周日,这里都聚满了人,场面十分壮观。

  从最初纪念革命军民之处到如今的休闲娱乐之地,革命公园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西安人的美好回忆。

  弹琴的,写字的,跳舞的,游戏的……这里的一切都那样宁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