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到来之际,一项对陕西省水利建设与生态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性民生工程,历时两年建设终于完成,为西安市民献上了一份厚重的国庆大礼:10月1日,陕西省斗门水库试验段暨昆明池(一期)·七夕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

  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是陕西省“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水利发展改革“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陕西落实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和开展“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的重大工程。

  延续历史文脉 修复生态水系

  历史上的昆明池是古长安城重要的蓄水供水工程。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开凿了“古代中国第一大人工湖”——昆明池,水域面积约16.6平方公里。其位于沣河东岸,地势低洼,为天然库盆,地形条件满足沣河分洪和蓄滞洪要求,利于雨洪资源汇集和利用。与此同时,库区具备天然防渗层的优越地质条件,满足水库防渗要求,是其他库址所不具备的。

  斗门水库一期试验段暨昆明池·七夕公园位于斗门水库(昆明池)北岸中部。占地面积2255余亩,其中水域面积707亩,景观绿地930亩。因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此,加之当地七夕文化源远流长,故称作“七夕公园”。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历时两年多于2017年9月28日建成并举行开园盛典。该项目将会对大西安水系治理、涵养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七夕公园将举行一系列的开园庆典活动,包括文化主题活动、市民公益活动等。其中“名家对话昆明池电视访谈”、七夕公园千人相亲大会等活动将会精彩呈现。此外,“昆明池·七夕公园水上嘉年华”“相遇昆明池”音乐之城交响乐文化表演周、昆明池“七夕之夜”音乐节将在国庆期间接力举办。

  今日昆明池七夕公园,汉武群雕威仪穆穆,七夕湖波光涟涟;鹊桥凌波含情脉脉,汉堤锁烟芳草离离;荷花岛莲歌渺渺,自香阁茶香绵绵;卷云台望云卷云舒,织云阁品御宴珍馐;泛鹢台登舟亲水,落霞坞凭栏观鱼;石鲸吹浪若隐若现,银杏摇金似有似无。池泮亭台楼阁灿如霞帔,桥边牛津女渡焕若列星;二十六婚见证爱情真谛,五十二鹊传唱七夕传奇。丹鹤白鹭,肆意颉颃;舟帆舫影,渔歌不息。

  “山水林田湖”柔性治水 打造“生命共同体”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维护健康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近年来,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一直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事来办,持续治理和改善水环境。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新城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2015年,陕西省实施“引汉济渭”工程,在昆明池旧址建设斗门水库,按照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的要求对秦岭水源进行蓄储调节,以完善关中水系、保障城乡用水、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三秦百姓。至此,西安开始擘划延续历史文脉,实施生态水系的世纪工程——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

  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遵循历史文脉和山水格局,按照“系统治水、柔性治水”理念而规划的“南北湖”形制,成为斗门水库最大特色。

  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柔性治水,打造“生命共同体”,斗门水库(昆明池)项目最终形成“一池、两湖、三带”的空间布局。南湖规划面积3.4平方公里,库容2400万立方米。来自“引汉济渭”南干线的涓涓清流,争相汇聚,充盈南湖,几经调蓄,流入千家万户。北湖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库容2200万立方米。通过与沣河、太平河、汉溪湖、沣惠渠等水系连通,既可以防洪防汛,调蓄水资源,又可以与长安水系湖泊相连,织罗水网,恢复生态。完全建成后的斗门水库融合生态性、景观性、文化性于一体,规划库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总库容4600万立方米。项目在满足城市供水的基础上兼顾了沣河分洪、蓄洪和滞洪功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壮举。

  原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孙平安介绍说,从景观角度上,其宽阔的水面可形成优美的城市生态景观,符合西咸新区田园城市建设理念。从社会功能上讲,对沣河洪水蓄滞利用、将洪水和雨洪资源化,可实现年生态补给水量约1100万立方米,并与“长安八水”中其他水系湖泊相连,形成较为完备的水网体系,实现周边水系连通、生态涵养的目的,将极大改善整个大西安的生态环境。

  未来的斗门水库片区,生态宜人,生机无限,必将迸发出向上生长的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