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北部是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区,南部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常年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民广种薄收。作为陕西省退耕还林重点地区之一,1999年以来,全市通过退耕还林,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减少了水土流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在绥德县有一处“城市后花园”—龙湾生态综合治理区,建于2000年的治理区林草面积达到8.5万亩,其中生态林7.75万亩,经济林7500亩,经过近20年的治理,区内治理度达到85%,林草覆盖率达70%以上。治理区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于一体,分退耕还林区、经济园林区、常青绿化区、基本农田区和集雨灌溉区,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相结合。是榆林市规模较大的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目前示范区正朝着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的目标快速发展,同时正积极建成申报省级森林公园。

  而在距离绥德县城40多公里的米脂县高西沟村,从新中国成立起,高西沟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改变生态环境、发展多种经营”的路子,以誓死改变家乡面貌的雄心壮志,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大干苦干实干,治山治沟治水,退耕还林还草,四任班子三代人,矢志不渝50余载,凭着满腔热血和一双双铁手,让全村荒山治理程度达78%,林草覆盖率达64%。把遇雨泥浆横流、遇旱满地冒烟的穷山沟治理成山清水秀的“陕北小江南”,创造了生态建设的奇迹。

  高西沟不仅有效治理了生态环境,改造了村容村貌,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是典型的退耕还林模范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等荣誉称号。

  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效益的同时,退耕还林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较传统耕地更为吸引农民。

  榆阳区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作为“中国美丽田园”杏花景观的核心地带之一。该村从1999年起,率先在全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567亩,栽种杏树,人均杏园3亩,杏核年产量在20万斤左右,杏核经济收入达80万元。

  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赵家峁村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探索农村产权改革,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种养殖业及乡村旅游业,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679元,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及陕西省首批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是榆阳区“因林而兴、因林而富”的典型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