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五,1953-201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16.6%的速度增长,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开花。

  两次建设高潮

  助力投资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秦大地百业待兴。国民经济建设进入全面恢复阶段,陕西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和建设的地区之一,一批骨干项目、重点项目和配套项目拔地而起,带动全省进入项目建设高潮。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陕西占24项,居全国第二,建成了一批机械、煤炭、电力、纺织及国防等基础工业项目,改变了陕西工业极为薄弱的局面。

  1970年,陕西再次成为全国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全省400多个项目得到国家投资,逐步建立了以军工、机械、冶金、纺织等为主的支柱产业体系,为工业经济奠定了雄厚基础。这一时期的陕西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家投资,1953-1978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83亿元,年均增长14%。

  固定资产投资

  跨越式发展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跨越式发展。1979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为21.16亿元,1990年跨上百亿台阶,达到103.72亿元;2003年跨上千亿台阶,达到1278.72亿元;2011年跨上万亿台阶,达到10023.53亿元。1979-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190.24亿元,年均增长20%。2013-2018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4%。

  工业体系竞争力

  进一步提高

  70年来,全省在扩大投资总量、增强经济发展规模的同时,加快推进投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持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结构更优化的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陕西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产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全省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规模迅速壮大,特别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来,全省做大做强能源工业、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加速聚集,工业体系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