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积聚,老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可持续发展底色日益厚重,高质量发展活力加快释放,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革命圣地延安的70年,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70年,也是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的70年,延安人民继承发扬延安精神,埋头苦干,奋发图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8月22日上午,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发布会第六场召开,延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薛占海,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骁卫,市扶贫开发局党组书记、局长朱东平介绍了70年来延安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如今的延安,已经整体告别绝对贫困,山川大地实现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革命圣地繁荣昌盛、和谐稳定,黄土高原充满生机、欣欣向荣。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

  “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安贫瘠荒凉,经济基础薄弱。194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3431万元,1978年只有3.44亿元。”薛占海介绍,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延安大力发展以油煤为主的特色工业、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步入历史最好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1558.9亿元,是1949年的4585倍;财政总收入425.9亿元,是1952年的9950倍。

  目前,延安全市原油生产、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1000万吨,煤炭、天然气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00万吨和50亿立方米,累计向国家贡献原油2.6亿吨、煤炭5.5亿吨、天然气201亿立方米。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80万亩,产量300万吨,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产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

  作为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延安在苹果生产后端上下功夫,通过分级分选、冷藏冷链、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方式,让农民在全产业链上增收。两年多来,延安累计建成智能选果线64条、冷气库108.6万吨。

  贫困发生率降至0.66%

  19.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66%,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坚实一步——延安这个曾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落后地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区域性整体脱贫,彻底告别绝对贫困。

  “延安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就是以延安精神向贫困宣战。”朱东平介绍,延安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推行“期货+保险”做法,健全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将贫困户牢牢嵌入全产业链。

  此外,延安累计培育建设就业扶贫基地43个,技能培训1.36万人,转移贫困劳动力3.6万人、自主创业4533人,公益专岗和特设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安置8877人。教育扶贫方面,精准资助贫困学生6.63万人次。健康扶贫方面,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2.24%。易地扶贫搬迁方面,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万户、5.63万人,实际入住率达到93.77%。安全住房方面,累计改造农村危房3.09万户,实现全市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清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所有贫困村沥青水泥路、安全饮水、动力电、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

  “十三五”末县县通高速

  新中国成立初期,延安94%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随着工业化推进,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城镇化率提升到62.3%。近年来,延安充分发挥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开展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城市双修”、城市设计试点,按照“革命圣地、历史名城”城市定位,实施了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山体居民搬迁、沟道治理、市政设施配套、城市景观提升六大工程。

  目前,延安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5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33公里,“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十三五”末将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总里程达到600公里,延安火车站每日经过客货列车达88对,西延高铁开工建设。南泥湾机场建成通航,开通至16个城市的14条国内航线。建成南沟门水利枢纽、黄河引水南北两大水源工程,长期困扰革命老区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为了加快融入“三个经济”,延安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发展枢纽经济、流动经济、门户经济意见,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专家在延安举办“三个经济”研讨会,进行总体布局。在“十三五”期间布局了17个现代物流园区,现在有6个园区初具规模,最大的物流园区年吞吐量达到300万吨以上。在去年入选了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后,延安的枢纽地位在提升,门户功能在增强,经济要素的流动性在增加。

  “圣地蓝”成为靓丽名片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过去延安的真实写照,如今“圣地蓝”成为延安一张靓丽名片。1999年,延安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退耕还林,2013年又自筹资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新一轮退耕还林,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077.5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9.4%,占全省退耕面积的26.7%、全国的2.1%,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5%,植被覆盖度达到81.3%。

  “近年来,我们实施了延河等主要河流治理和治沟造地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55.2%,年入黄河泥沙由治理前的2.58亿吨下降到0.31亿吨,年降雨量由300多毫米增加到550毫米以上。坚决打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薛占海介绍,延安荣获了“2018中国美丽山水城市”称号,全市1784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清洁村,50%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25%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

  如今,延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5年的519元增加到2018年的322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53元增加到10786元。同时,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不断改善,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这个黄土高原上的革命圣地,已经告别了贫穷落后,成为“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