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杜晓文)陕西省汉中市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建设社区工厂、利用苏陕劳务协作、创业基地带动等方式,想方设法为贫困劳动力打造工作岗位,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针对全市39万贫困人口中有贫困劳动力为16万人的实际情况,去年初,汉中市就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益性岗位开发,助力贫困人口就业。

  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平安表示:“就业扶贫是最直接、最快捷,零成本一种扶贫方式。”

  汉中市的公益岗位是从市、县、镇等各级机关单位以前聘用到期的公益性岗位中挪腾出来的,主要安置那些有相应工作能力的贫困人口。公益专岗原则上是由人社部门统筹、用人单位负责管理并支付报酬。与此同时,县上还着力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农村公益服务、保洁、护林、道路养护等特别公益岗位。这些岗位一般工作时间比较灵活,而且工作时间短,目的是让那些无法离乡、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特困群众也能有一部分收入。

  洋县黄金峡镇杨家庄村贫困户王会平借助这一政策,在县委统战部找到了工作。

  王会平:“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来这里上班)”。

  记者:“现在每个月能给你开多少钱?”

  王会平:“一个月是一千四百八。”

  记者:“那你平时都干些什么呢?”

  王会平:“平时就是收发文件、整理档案、协助办公室做一些日常的事务。”

  王会平:“这个岗位对于我来讲,不只是一种工作,更是一个让我锻炼的平台。”

  据了解,在洋县像王会平这样的贫困户通过公益岗位实现就业的人数有1745人。农村公益岗位的开发,既增加了特困群众的收入,又解决了农村公共服务“没人管”“没钱管”的问题。截至今年6月底,汉中市共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1300多个,贫困劳动力人均年收入增加到8000元以上。

  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汪汉泽:“从去年底截至目前,咱们全县共建设扶贫车间已经达到78家,间接带动就业6800余人,其中贫困户就占了1630余人,每个家庭年度增收都在8000元以上。”

  在勉县元墩镇元墩村,贫困户王雪燕已经在大成电子扶贫车间开始上班了。

  记者:“以前没有这个工厂的时候,你们都干什么呢?”

  勉县元墩镇元墩村村民王雪燕:“在家,带孩子嘛 。”

  王雪燕的丈夫文海波:“以前想出去打工,出去不了,现在在家,又可以打工,又可以照顾我们的孩子、老人。”

  村上根据他们家的实际情况,还特地给她的丈夫安排了保洁岗位。这样一来,他们家的年收入就能增加到三万多元。到今年年底,就能顺利实现脱贫。

  西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立新:“截至到目前,西乡县已经成功引进五家纺织服装类企业,吸纳劳动力2000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00多人。”

  西乡县城南街道办中渡村的贫困户林艳华也已经在村里的捷得服饰社区工厂上班了。只要技术熟练,一个月就能挣两千多元,工厂每天还给她们提供一顿免费午餐。

  林艳华:“我以前是打散工,经常换工作,因为时间各个方面(要照顾家人无法保证)我也实在没办法。”

  通过苏陕合作,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一些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来到汉中落户。目前,汉中11个县区中,共引进服装加工、玩具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97家,实现全市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3100多人。

  记者采访发现,汉中市还把培训机构搬到村镇,送到田间地头,为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勉县定军山镇黄罗营村第一书记王栋圣:“我们这种培训是常年的,把学校培训机构直接就搬到我们村委会,搬到贫困群众的家门口,基本上实行的是全覆盖。”

  洋县小伙张雄斌以前在广东一家外企工作,去年,他享受到了资金扶持、场地租金减免、用工补贴等优惠政策。张雄斌在洋县建起了三个手机配件生产车间,带动当地200多人包括63个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目前,汉中市通过回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共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6290人,实现人均年增收2.3万元。

  汉中胜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雄斌:“一个是我们这边的剩余劳动力比较多,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政府对我们回乡创业的人员有一个鼓励 。”

  王平安:“就业扶贫它是最直接,最快捷、零成本一种扶贫方式。全市贫困劳动力16.3万人,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愿意通过我们组织就业的大概有13万人左右。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贫困劳动力9.8万人。”

  汉中市在脱贫攻坚中,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建设扶贫车间及社区工厂、创建示范基地等方式拓宽贫困户的就业增收渠道,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也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同时,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振兴乡村经济做出了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