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动车组试验列车行驶在陕西汉中市境内的西成高铁一座铁路大桥上。(唐振江 摄)一列动车组试验列车行驶在陕西汉中市境内的西成高铁一座铁路大桥上。(唐振江 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火车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但在一些人的眼中,它不仅仅是工具,更是带有灵魂、承载历史和记忆的使者。12月6日早上8点22分,随着D4251动车组列车从西安北站驶出,一路向南开往成都东站,标志着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速铁路——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成都至西安的最短旅行时间压缩至4小时7分,年底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后,两地间最短旅行时间将压缩至3小时27分,较原来两地间最短旅行时间压缩了7小时,“蜀道从此不再难”。

  西成高铁的开通,不仅拉近了西安、成都两地的时空距离,也给生活在这些城市、与这些城市有关的人们带去新的回忆。那些蜿蜒穿梭在崇山峻岭里的动车,将再次见证一次次旅途的兴奋,离别的眼泪,迁徙的悲喜,团圆的拥抱……

  12月6日,在西成高铁的首趟始发列车上,西部网、陕西头条客户端邀请了曾经穿梭于宝成线的工作人员、火车迷、外国商人,坐下来聊他们与西安、成都的故事,与火车的故事。

行驶在宝成线观音山——青石崖展线上的货列。(定格网友“ZXR1902”摄)行驶在宝成线观音山——青石崖展线上的货列。(定格网友“ZXR1902”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脍炙人口的吁叹,被人不断吟诵,流传千年。自古以来,由于受秦岭的阻隔,川陕相交实属不易。从古代悬崖绝壁间穴山为孔、插木为梁筑成山间栈道,到砍山跨江的宝成铁路,再到一步步修建高速公路,而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如今蜀道被真正打通。

  蜀道变迁|你见证我成长 我见证你从繁荣落寞重生

  宝成铁路北起宝鸡,向南跨越渭河,盘绕秦岭,80%的路段在崇山峻岭之中,穿过嘉陵江狭窄河谷,途径陕甘川三省19个县市,全线长669.2公里,有隧道304座,大小桥梁981座。土石作业6000余万方(西成高铁为853万立方米)。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条‘铁栈道’,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也是沟通中国西南与西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真正意义上破解了蜀道之难。”1975年,费耀斌出生在宝成线上一个叫做横现河的小站,在那里度过了他无忧无虑的童年。

  “父亲在宝成线略阳附近的横现河站工作,我也在那里出生、长大。”回忆起过往时光,费耀斌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脸,“小时候上的铁路子弟学校,就在铁道闸口对面的山上,每天早上上学要过8条轨道。”

  和小伙伴们一起穿越铁轨、爬上山顶看火车摘柿子、下河抓鱼抓螃蟹……由于山区文化生活缺乏,费耀斌和伙伴们的业余生活,除了铁轨火车外,就是上山下河。“家就在铁轨旁,睡在床上不仅能听到火车鸣笛,还能感觉到铁轨的振动,那时候竟然一点都不觉得吵闹。”

  从铁路技校毕业后,费耀斌像父亲一样,来到了宝成线白水江站做起了一名普通的接触网工人。“当你成为宝成线的一份子后,才真正理解这条秦蜀第一条铁路通道的真正意义,它作为进出四川的唯一通道,开通的意义并不亚于今天的西成高铁。”

  据资料记载,宝成铁路进入秦岭山区后沿清姜河盘旋迂回,过秦岭时从杨家湾车站到秦岭大隧道直线距离只有6000米,升高却达680米。为了把坡度改为每千米只升高30米能通行火车,只能把铁路线反复迂回盘旋,在6000米的直线距离内盘绕了27000米,过杨家湾站后以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8字形)的迂回展线上升,线路层叠3层,高度相差达817米,也就是著名的“观音山展线”。“为了修宝成线当年牺牲了很多人,如今我作为维护它的一份子,我觉得骄傲。”

  费耀斌当时的工作主要就是维护铁轨上的供电线路,“两个区间往返30多公里,每天都得走上一次,中午一般就是吃带的馍和咸菜,当时觉得辛苦,可现在想起来却觉得很有意思。”6年后,费耀斌离开白水江站,在宝鸡车务段做起了列车乘务员,每天随着火车在宝成线上“迎来送往”。

  宝成铁路的开通不仅拉开了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序幕,更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2005年,宝成铁路的客车通过能力将达到112对,货运能力增加到5000万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宝成线是通往抗震救灾前线的大动脉和生命线。

2010年,费耀斌被调往K165车队,跟随列车在宝成线跑了7年,图为费耀斌所在的K165车队与大凉山的彝族贫困生签订资助协议。(唐振江 摄)2010年,费耀斌被调往K165车队,跟随列车在宝成线跑了7年,图为费耀斌所在的K165车队与大凉山的彝族贫困生签订资助协议。(唐振江 摄)

  “工作有变动,但却一直和宝成线有缘,直到上个月工作的重心才离开宝成线。”在调到西铁客运段工作之前,费耀斌在K165英雄车队干了7年,最近,他一直在忙活西成高铁开通的相关工作。

  “前几天由于工作需要,我第一次试乘了西成高铁,等我忙完抬头看窗外时,才发现已经到了陕南,那个时候心里充满了感触。”费耀斌说,过去到陕南坐火车需要十来个小时,晚上九十点上车,第二天早上9点才能到广元,如今1个来小时就到了。

  “我人生最重要的二十年都和宝成线连在一起,我看着它忙碌、红火,如今我的心底除了对西成高铁的期盼外,也有一点小小的落寞,宝成线铁轨旁的山、水、人,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是我永远珍藏的回忆。”据费耀斌介绍,随着西成高铁开通,宝成线上的客运普速列车将会减少,释放出的时刻将会为更多进出四川的货物列车提供空间。

  “宝成线不会被西成高铁取代,它仍然能够为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费耀斌说,作为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这不仅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更是川陕交通又一次大的飞跃。

  火车迷|喜新也不厌旧

2003年,拍摄于宝成线徽县嘉陵江特大桥。(受访者供图)2003年,拍摄于宝成线徽县嘉陵江特大桥。(受访者供图)
2003年拍摄于宝成线109老隧道峡谷。(受访者供图)2003年拍摄于宝成线109老隧道峡谷。(受访者供图)

  在古城西安,有一位名叫赵建强的资深“全能火车迷”。他不仅能为你介绍火车的类型、构造、投入使用时间,对中国的相关铁路法规、每条铁路运行车次如数家珍,而且还熟知火车上各个设备的功能、如何靠听声音判断火车的型号。西成高铁,对于这位火车迷来说更是“做梦都盼着它开通”。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坐火车去成都,赵建强满是感慨:“当时是2000年,从兰州过去走的宝成线,晃到成都要花二十多个小时。记得当时刚好是十月初,车厢外的月色很美。过了广元之后。铁路两边开着漂亮的夹竹桃,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从2006年开始,由于工作的关系,赵建强在西安和成都之间往来频繁。“算起来近小十年多的时间里,我应该去成都不下一百次了吧,每一次去成都感觉很不一样,当时最期望的就是从西安到成都的时间能够快一点,五、六个小时或者七、八个小时,因为距离只有800多公里,如果能夕发朝至就太好了。”

  因为“火车”的关系,赵建强在2009年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那一年,赵建强被公司派往成都分公司上班,尽管早已有了承担机票的能力,但火车仍然是他出行的主要工具。“她当时是火车上的乘务员,我们俩就在火车上认识了,后来就结婚了。这是火车给我的礼物,人生里最重要的礼物。”赵建强说,自己是火车迷中最关心宝成线的。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这条铁路太熟悉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年认识了许多宝成线上的人。“铁路是冰冷的,但是通过这些铁路人让我对于这条线路有了另外的一种感情。”

  每年,赵建强都会和爱人回四川探望丈母娘和家人,因此西成高铁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以前由于距离的原因基本上回家很少,回一次家动辄十几个小时而且车票还难买,所以一直盼望着在西安到成都之间能够有更方便更快捷的交通工具。我从2009年最早提出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西成高铁,从开工到竣工再到联调联试,每一个过程一直都在关注着。”看着西成高铁从一纸蓝图变成现实,赵建强坦言心情非常激动。“以后早上从家里面出发。四个多小时就可以到成都,然后再加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丈母娘家,吃一顿饭之后甚至可以一天打一个来回。这跟以前相比确实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建强说,自己和爱人以及四川的朋友都对西成高铁充满了期待,大家都认为这条铁路改变了流传千百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与此同时,对于宝成铁路,这位火车迷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高铁开通后,宝成线的重要性可能会有所降低,但作为一条建成60多年的一条铁路,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历史地位,它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记忆都是不可取代也不可能磨灭的。”

2017年7月,印度商人德福的印度餐厅在成都开业。(图由受访者提供)2017年7月,印度商人德福的印度餐厅在成都开业。(图由受访者提供)

  外国商人的期盼|高铁减少了旅途时间 增加了家庭时间

  2017年7月,印度商人德福的印度餐厅在成都开业。2013年,他的第一家主打印度文化的餐厅在西安开张,5年来,又先后在北京、杭州等地开了分店。

  “2009年,我第一次来到古城西安,就爱上这座城市。古城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我,这座古都处处都有历史的沧桑感。而且西安人性格爽朗,乐于助人,在这里投资创业,我找到了归属感。”2013年,德福在西安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文化主题店“红堡”。

  “作为第一家印度文化交流餐厅,印度有什么节日,我们的餐厅就会有什么节日,所有在西安的印度人都会过来一起庆祝。”经过艰辛的磨砺,作为中印民间文化交流典范,德福的餐厅受到印度政府的关注,甚至受还邀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

德福把餐厅开在了中国的多个城市,也把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带来了中国。图为德福和餐厅厨师合影。(受访者供图)

  生意越做越好,2017年7月,德福把“红堡”开到了天府之国成都。“成都人爱吃辣,印度菜也是辣,虽然是不同的辣,但我相信四川人一定喜欢。”成都的餐厅是德福目前最大的一家餐厅,平均每个月需要去2次成都。

  “有时候事情着急有点,就坐飞机,大部分时候还是坐火车,我喜欢火车,可是坐的时间太久了。”自从知道西成高铁将要开通的消息,德福就非常关注。

  “一直在关注,一直在等待。现在坐火车去成都要十几个小时,高铁要是通了,最快只需要3个小时,准时、舒适,非常适合我。”虽然把事业做到了全国各地,但德福的妻子和孩子却一直留在西安生活,在德福看来,3小时的高铁不仅缩短了陕西与四川的距离,更增加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到时,我的家人就可以坐高铁到成都过周末,星期五出发,星期天晚上回西安。”

  “打算对西成高铁沿线的城市做一个考察,希望有机会多开几家印度文化交流餐厅,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印度文化。”在德福看来,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四川品牌走进陕西,陕西的企业也会走进四川。

  “西安也有很多四川火锅,为什么大家还说要去成都吃火锅呢?我想,大概是更想要去体验本土的味道吧。”德福说,“红堡”餐厅一直坚持做最原汁原味的印度菜,就是为了让大家体验这种特色,如果陕西的餐饮企业去成都发展,那也要坚持“陕西味道”,让四川人在成都就能吃到陕西地道的美食。“不要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坚持自己的特色,这非常的重要。”

11月1日,一列动车组试验列车驶过秦岭进入关中平原的第一座铁路大桥。(唐振江 摄)11月1日,一列动车组试验列车驶过秦岭进入关中平原的第一座铁路大桥。(唐振江 摄)

  高铁经济|这把双刃剑要耍好不容易

  横亘于中国中部的秦岭,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也是南北方的屏障。秦蜀相通之路,自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数千年的重要交通线路。而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秦蜀两地的交往将更加的便捷。

  “西成高铁的开通,为西北、西南地区打通了能源、资本和人员快速流动的大通道,西安、成都、重庆将形成一个新的轨道交通网,带动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陕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刚认为,西成高铁的开通,不仅将成都平原与关中平原的距离变得更“短”,它也将与大西高铁共同形成华北至西南地区的新通道,连接华北、西北、西南地区,贯通京津冀、太原、关中平原、成渝、滇中等城市群,是连接西北、西南地区的重要纽带。

  西成高铁东去与徐兰客专相连,南去与成绵乐客专、兰渝线相连,北去与大西客专、京广高铁相连,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半小时渭南、华山、户县、佛坪的“通勤圈”;1小时宝鸡、汉中;2小时郑州、延安;3小时兰州、太原;4小时成都、西宁、石家庄;5小时北京、重庆、武汉、南京;6小时上海、长沙、济南、天津、合肥;7小时杭州、南昌;8小时广州;9小时深圳、青岛;10小时沈阳、烟台;11小时福州、大连;12小时南宁”的高铁“一日”交通网。

  吴刚说,西安作为米字型高铁的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在经济发展、大格局建设上都将受惠。通过西成高铁,西安也将融入云南、越南、泰国、东南亚、南亚地区,这是西安乃至陕西将走上国际化的又一个平台。

  “高铁使得中国城市之间的同城效应得到体现,铁路沿线将形成走廊产业经济带,有助于扩大地区间的分工。在促使大批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将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核心城市形成较强的人才优势和研发优势的同时,也将生产部门转移到沿线城市,带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促使区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吴刚以佛坪为例,他说,佛坪旅游资源丰富,不断吸引着省内外游客,但一直以来,游客们只能通过自驾或乘坐大巴来此旅游,漫长的旅途限制了游客的数量。西成高铁的通车,不仅结束了佛坪县不通铁路的历史,还将其带入西安半小时的通勤圈,实现了与西安的“同城效应”。

11月2日,一列动车组试验列车驶过秦岭深处的西成高铁新场街站。(唐振江 摄)11月2日,一列动车组试验列车驶过秦岭深处的西成高铁新场街站。(唐振江 摄)

  “高铁让城市与城市之间有了更加紧密的链接,但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它是机遇,也是城市之间全域化的竞争。”吴刚解释,高铁的开通所带来的流动便利,城市间生产要素在加速流动的同时,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局域聚集。

  “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所获得的利益会更明显,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会因为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氛围不浓,城市环境不佳等原因,则面临人才、企业等流失的窘境。这就是高铁经济所带来的负面的虹吸效应。”能不能通过科学的城市管理、一流的营商环境、成熟的基础配套设施和开放度的进一步提高,把更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商务谈判流、信息流留在西安,吴刚认为,这对城市 理者而言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让高铁产生的积极效应充分释放,这就急需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更加开放包容的心,在行政审批服务、投资环境上下功夫,利用陕西自贸区。吸引随高铁而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落地生根,产生源源不断的综合效益。”吴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