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脚下的胡家庄村,位于鄠邑城区西南约5公里处,秦岭北侧,涝河西岸,南距环山旅游路约1公里,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220户,1020人,1080亩耕地。过去土地按户承包、分散经营,投入不足,农业难增效,农民难增收,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胡家庄村用活“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金点子,以农地入股、村企合作、集体持股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葡萄产业,开启了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壮大、脱贫摘帽的新门路。

  “三变”破困局  农民也体面

  资源变资产。通过企业投资,农户投地,实现企业雄厚资金、高端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等优势资源与农民土地资源的无缝对接,拓宽了企业发展空间,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实现了城乡“死资源”向“活资产”的转化。荣华集团出资1000万元作为注册资,并组建“户太”葡萄种植、新品研发、市场拓宽及深加工等专业技术团队,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用工业化经营理念武装庄园农业。胡家庄村以雪葡专业合作社抱团形式,组织187户农户以土地为资源,将分散在各户的700亩承包地调整联片,以土地签约入股的形式,交由荣华农业公司集约经营,村企合作建设葡萄庄园。通过村企合作发展现代农业,破解了农民有地难增收、企业有钱没用场的瓶颈问题,盘活了城乡资源,促进了资源资产化。

  资金变股金。企业投入、农民土地租金和国家扶贫资金,一并折股投入农业公司,实现了各方资金向农业公司股金的转化。一是荣华集团以83%占股,投入1000万的资本金,作为农业公司股金;二是187户参股农户以700亩土地最初连续三年的土地租金175万元作为股金,投入农业公司;三是村集体把美丽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村级档案管理等各类县镇单项工作奖励金及幸福新农村建设、最美乡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中省市涉农项目资金70万元,通过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公司,进行股份量化,折股投入农业公司。通过把各类资金股金化,破解了农业发展缺投入的难题。

  农民变股民。农民用自己的承包地经营权和村集体各类奖励金、涉农项目资金权益作为股金,投入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企业,从种着自己承包地,年年辛苦年年亏,到今天在农业公司当工人,旱涝保收挣工资,年终还能分红利,实现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和农业公司股民的转型,破解了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的难题。

  地权在手,租金渐长,红利照收,腰包渐鼓的胡家庄人,在“三变”改革的福音中,做起了体面的股东,当起了体面的工人,获得了体面的收入。

  独辟蹊径好  实招解难题

  合作社模式。为了实现农户抱团出地放心,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省心,胡家庄在与荣华农业公司合作时,采取了在村委会组织下,将187户农户抱团成立雪葡专业合作社,农户将土地统一交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去按照农户统一的意愿,跟荣华农业公司谈判解决土地租金、劳务用工、红利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在达成一致情况下,由合作社法人与农业公司法人,在身份平等的情况下鉴定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平等互利的合作。

  集体提留模式。胡家庄村在与荣华农业公司合作时,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累,做了明确的规定。最初三年,企业以资助方式,每年扶持村集体15万元,三年之后,企业按其当年所获利润总额的5%,在分配股东红利前,给村集体提留村公益金。在企业不盈利或盈利较少的情况下,每年度给村集体的提留金不低于15万元。目前,这一提留每年已达到30万元,胡家庄村从一个负债近百万元的烂摊子,变成了一个有着150万元积累的活泛村。

  工业化模式。荣华农业公司不仅带来了高额的土地投入,而且引进了先进的农业设备、崭新的技术手段和工业化的经营理念,实现了用现代工业设备装备农业,用现代前沿生物高新技术武装农业,用工业化经营管理方式经营农业,突破了低投入、没技术、缺设施的当前农业务作模式,突破了当前单散户农业的难增效瓶颈。滴喷灌管网、防晒保护网、控熟控长生物技术、销售冷链技术、冰葡萄酒深加工等装备和运用,实现了对农业的工业化经营。

  村企扶贫模式。充分利用扶贫贷款政策,把全村68户贫困户的产业扶持贷款200万元,折股投入农业公司,每年按股对贫困户分红,形成贫困户稳定的红利收入。在股份量化分配持有环节上,规定对贫困户家庭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按村集体人均持股量的双倍配置。在企业年终分红环节上,规定给予贫困人口所持股份以平均红利的两倍标准进行分红。通过双倍增持,让渡集体权益,实现集体权益分配向贫困户倾斜;双倍分红,让渡企业利润,实现企业利润向贫困户倾斜;村企叠加让渡利益,成倍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形成新的扶贫模式。

  都有获得感  农民最受益

  企业增效“雪球大”。由于选择和发展壮大了区域适生的户太葡萄主导产业,引入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再加上一般农户不可能做到的现代农业设施配置和生产技术配套,现代化的销售手段使用,荣华现代葡萄庄园突破了葡萄种植丰产增效瓶颈。亩均产值从农户单干时的3000元,增加到今天的15000元,企业投入农业公司的资金从2010年的1000万增加到现在的6500万元,农民入股土地从2010年的400亩增加到今天的1100亩(其中胡家庄村700亩,周边村400亩)。企业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集体经济打了个“翻身仗”。“三变”改革之前,胡家庄村累计负债近百万,连村干部的工资都欠了好几年。“三变”改革以来,引进荣华农业公司,开展村企合作,依据村企合作协议,随着农业公司增效,企业每年给村集体的公益提留金也水涨船高。目前不仅偿清所欠债务,而且村集体公益提留累计达150万元,村集体经济就打了个翻身仗。

  承包权益最大化。按照“公司+股权+土地流转金”的产业化经营和企业化运行方式,做到使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权、失地不失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有效保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一份土地”实现“三份收入”。胡家庄入股农民用一份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荣华农业公司股份,实实在在的实现了“三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从2010年最初的每亩832元,已经增长到今年的1296元;二是股份分红。每年十二月底,入股农民都可以领到每亩50元分红;三是工资收入。每个入股农户一名劳动力进葡萄庄园当工人,每年务工时间保证在8至10个月。月工资从2010年的600至800元,已经增加到如今的2400元左右。

  形成“三融合”利益共同体。葡萄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优,货俏价好,企业实现效益增长,每一个入股务作的庄园工,就有多收租金、多分红利、提升工资的希望,实现了企业效益和农户、庄园工利益的捆绑,每一个庄园工都会以主人公的责任心,出勤出力好好干;企业增效村集体提留金就会增加,村上支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热情自然很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企业、村组、农户三方利益融为一体,息息相关,良性互动。

  “金点子”打开小康门。充分发动群众,勇于创新改革,依托荣华集团农业公司这个平台,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这一基础性工作,做实村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为农户土地资源和荣华资金资源的结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三变”改革创出了路子。胡家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300元提升到今天的14700元,全村村民无一户在册贫困户,已全部步入小康生活,就得益于用活了“三变”改革这把“金点子”,务出了农民增收的“金葡萄”。

  幸福藏不住  你说我也说

  贫困户耿智义因为“三变”改革,实现了脱贫致富。提起今天的好日子,四十多岁的耿智义喜上眉梢。

  “之前,我家有老母亲年迈体弱,妻子多病缠身,都需要我来照顾,我不能像别人那样进城打工,村内及周边也没有可以挣钱的活路,整天辛辛苦苦务作着因品种老化、缺肥少水一副病怏怏的葡萄园,一年到头也卖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可怜兮兮。”

  “如今好了,仅土地租金一项,都比原来务作一年的纯收入还要高,村集体在量化集体股权时,对我们贫困户家庭成员给予两倍的增持优待,农业公司在分红环节,对贫困户家庭所持股份又给予双倍的红利分配待遇,大家都扶帮咱多收入,早脱贫。更重要的是,我又能当庄园工,月月铁定领着2000元工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十倍,又能照顾老娘和妻儿,这日子真是潦扎了。”早已摘掉了贫困户帽子的耿智义,如今过着“油採面”的好日子。

  村民李佑朴是这样讲述他的入股感受的:他将自己的土地折价入股后,没有再外出去打工,而是留在了公司就业。“公司经常组织各类生产技术培训,还邀请专家来地里为大家上课,手把手教。”李佑朴说。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管理30多人、700亩地的生产管理员,除了每个月3500多元的工资,加上土地流转金和分红,家庭年收入达到了六七万。 

  像耿智义、李佑朴这样的人在胡家庄比比皆是。几年来,公司累计组织生产技术培训1000多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70多个,先后帮助全村6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帮助25个村民取得了助理农艺师资格。

  可以预见,产权清晰,股权量化到人,村企共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胡家庄创新模式,将进一步得到充实完善,“三变”改革这把破解农业难增效、农民难增收困局的“金点子”,必将依托现代集约化农业新平台,让金土地结出货真价实的金串串,开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新门路。

  作者 郭军良  李亦青 郭军良系鄠邑区统筹办主任(来源:西安统筹城乡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