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5岁的李帆成功做好一块镜糕,再涂上玫瑰酱时,延续了31年的“李家镜糕”迎来了第三代传人。就一块镜糕而言,这种传承的背后,除了世代相传的手艺,更有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留住西安人的
“味觉记忆”
西安含光门里,“镜糕爷爷”李秦森曾是很多网友、食客们心中的一道特殊风景。一台掉了漆皮的三轮车,一座永远冒着热气的蒸笼,早已融入了西安人的生活日常,承载着人们对于童年、故土、勤俭和时代变迁的特殊记忆。
2017年,三秦都市报独家报道了镜糕爷爷的故事,引发无数网友共鸣。李秦森祖籍山西临猗县,1979年来西安工作,在西关食品店上班。1988年学习做镜糕,此后开始摆摊。
让人称道的是,老爷子童叟无欺、心地淳朴,每个镜糕仅卖1.5元,始终拒绝涨价,不放任何添加剂和香精。
去年5月11日,76岁的李秦森老人去世。他的二儿子李文军想寻找一处新地址,无数热心市民、企业联系到本报,希望提供帮助,留住几代西安人这份“味觉记忆”。
今年1月29日,在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帮助和支持下,“镜糕爷爷”的新店正式落户大唐不夜城·现代唐人街。新店取名为“李爷爷家的小镜糕”,由李文军负责。
李家的第三代人、李文军的女儿李帆、女婿冯灶星也参与了进来。“做法、工艺,都是从爷爷这里传承下来的。”25岁的冯灶星坦言,很多人都问过他制作秘方,其实没有秘密,“只要用心就行,比如,镜糕的原材料,江米面、花生、芝麻等,都是我们亲自加工的,拒绝买成品。”
一块镜糕
与一座城市的情缘
“在网上走红,可能是老爷子晚年最快乐的事。”昨天,李文军告诉记者,父亲去世的前两年,几乎每次出摊,都会遇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网友和游客,“录视频、打卡拍照,父亲从来没有拒绝过。”
李文军说,父亲在西安生活了近40年,西安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西安有很多老朋友、老相识,对这座城市非常熟悉,对西安人的感情,亦非常深厚。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决定从山西老家来到西安,并将女儿、女婿收成徒弟,教他们做镜糕。
与之前流动卖镜糕不同,新店的设计、装修蛮别致,除了有“镜糕爷爷”的动漫画像之外,印在店里的“几代西安人的甜蜜记忆”几个字,尤为引人注目。
记者采访时,一位从北郊慕名赶来的女子,特意买了两块镜糕,“还是熟悉的西安味道。”她说,每次经过含光门时,都会想起镜糕爷爷,想吃一块爷爷做的镜糕,这承载着乡愁,会留在一生的记忆里。
李文军说,父亲此前卖镜糕,一直走街串巷,期间得到了很多政府部门的关心,大西安包容开放的气质,接纳和温暖了这个镜糕摊,成就了一块镜糕与一座城市的特殊情缘。“选择留在西安,是因为我们深爱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