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跃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跃明

  
  朱鹮素有“东方宝石”之称。昨天,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跃明,向记者介绍了朱鹮的美丽故事。

  朱鹮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被列为世界极濒危物种。20世纪30年代以前,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大部分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猎杀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全世界范围内朱鹮的数量寥寥无几。

  到1981年冬天,中国野生朱鹮种群数量仅剩下5只,而1981年1月,日本境内野生朱鹮同样存活5只,但拯救思路和保护方法不同,其结果截然不同。中国主要采取就地保护,日本则全部捕捉进行人工饲养进行“紧急抢救”,但相继死去,未能成功繁衍留下后代。当时与日本相比,同为“5只时代”的我们显得很“笨拙”,但多年的保护实践证明,这种保护模式很成功,原国务委员兼科委主任宋健高度评价道:“朱鹮保护很成功,为中国争光,为科学界争光。”

  秦岭野生朱鹮数量达两千多只

  张跃明说,到目前为止,朱鹮保护区野生朱鹮数量已达2000多只,活动范围已从重新发现时不足5平方公里,扩展至陕西省汉中、宝鸡、安康3市16个县(区)15000平方公里,并呈逐年扩散的态势。

  在加强野生朱鹮保护的同时,他们积极开展人工饲养繁育,通过建立人工种群的方式迅速增加朱鹮的数量。从1981年北京动物园收养第一只幼鸟“姚姚”开始,我国朱鹮人工种群从无到有。保护区科研人员在无任何文献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先后攻克了饲养管理、饲料配比、人工孵化、人工育雏、代孵代养、自然繁育、疫病防控等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朱鹮饲养繁育技术,直接或间接输出朱鹮种源和保护繁育技术,在国内外建立十几处人工繁育机构,朱鹮人工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已成功繁殖出10余代朱鹮个体。人工种群个体2300余只,填补了国内外人工饲养繁育朱鹮的空白。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7549公顷,是全球唯一的野生朱鹮分布地和朱鹮人工种群的种源基地。

  保护“东方宝石”的重要意义

  “保护朱鹮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张跃明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首先,保护朱鹮是保护人类共同体的需要,其生态价值显著。朱鹮是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指示性物种。

  其次,保护朱鹮是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需要,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洋县依托保护朱鹮造就的优越生态,走上绿色有机可持续发展之路,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到洋县进行生态旅游。2017年洋县“朱鹮生态有机产品”品牌评估价值达44.5亿元,潜在估价达93.57亿元,名列全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第三,朱鹮是稀有的美丽鸟类,具有非常高的物种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朱鹮终生实行“一夫一妻制”,也被称为“爱情之鸟”,成为了坚贞爱情的象征。

  最后,朱鹮保护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了友谊。又被世人誉为“政治之鸟”和“外交使者”,架起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