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昨日记者获悉,为配套新建开放的宝鸡市周原博物馆,扶风县在召陈建筑基址区的东侧修建一条周原大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对周原大道范围内的上康、任家和下樊等3个发掘区遗存进行发掘。发掘总面积1950平方米,清理了西周时期灰坑179座、墓葬6座、房址4座、陶窑1座、水渠1条、道路1条,另有清代墓葬17座。其中,下樊发掘区内发现的道路,可能是周原遗址向东去的交通要道。
上康发掘区或为函皇父“族邑”所在地
考古人员根据遗迹的空间分布,发掘分三个区进行,从南至北依次为上康发掘区、任家发掘区和下樊发掘区。首先发掘的是上康村东的遗址区。“根据出土遗物,该发掘区遗存的年代集中在西周晚期,这与上康铜器窖藏所出的函皇父组铜器的时代基本一致。”据考古专家介绍,西周时代著名的政治诗篇《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记叙了当时日食、地震等灾变,控诉周王无道、政治混乱,以致招来天谴。诗中记录了几个当时把持朝政的要员,第一个就是“皇父卿士”,即函皇父。1933年在扶风县上康村一座西周铜器窖藏出土一批青铜器,其中函皇父鼎铭文35字,记函皇父为王周女员作器。函皇父鼎是商周时代为数不多的作器者姓名见于史料的青铜器之一。
此次发掘区紧邻发现铜器窖藏的取土壕,二者的空间位置相近。一般认为,青铜窖藏应是生活在周原的贵族出于某种紧急情况(王室东迁)而导致的对贵重物品临时埋藏的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宗族居住区周围。因此,上康发掘区内的居址和墓葬遗存可能与函皇父家族存在联系,这里甚至是其“族邑”所在地。
东去的交通要道残存路面宽约8米
下樊发掘区位于下樊村西,紧邻村庄。发掘区内遗迹分布较密集,除大量灰坑外,还有不同形制的小型墓葬、水渠及道路等遗迹。
“发现的西周时期道路位于发掘区的中部,东西向,开口于西周晚期地层下,下压一座西周中期偏早阶段的灰坑,说明其始建年代不早于西周中期。路面上和车辙里都发现有西周晚期陶片,路的使用时间下限应该不晚于西周晚期。”负责此次考古的专家介绍,残存路面宽约8米,路土较厚,最厚约30厘米。路面中间高两边低,或是出于排水需要。残留的7条车辙深浅不一,最深处约40厘米。按照西周马车轨距2.2—2.4米的平均值,能够确定出3组车辙。按东西向,这条道路向西可能延伸至召陈建筑基址区的北侧,也有可能更远。向东延伸,则是姚家村方向,可能是周原遗址向东去的交通要道。
考古专家表示,目前,周原是否为古公亶父所迁居的“岐邑”之地,尚无结论性意见,但无疑是关中西部晚商和西周时期最为重要的遗址。尤其在西周时期,周原与周王室有着密切关系,是丰镐、成周之外的一处重要都邑,甚至有可能是文献中的“周”。本报记者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