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东新城三桥交通枢纽夜景。本报记者刘强摄

  建设中的昆明池。沣东新城管委会供图

  本报记者 王睿

  家住世纪大道奥林匹克花园小区的梁先生,最近觉得幸福感颇有提升:小区周边街道挤得满满当当的停车少了,离家不远有了可以休闲的公园……

  “这里一直就是西安市和咸阳市的城乡接合部,一直处于没人管的状态。最近这半年,变化非常大,终于有生活在大西安新中心的感觉了。”8月17日,梁先生感慨地说。

  今年1月,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西咸新区启动托管、代管工作,西咸一体化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理顺,为发展扫除障碍。7月,陕西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为西咸一体化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越来越多的“梁先生们”,感受到西咸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两座被一条河连接的城市

  与河相伴的城市是幸运的。

  而对于西安市、咸阳市来说,长久以来,因行政区划的不同,没能把与渭河相伴的幸运一起分享。

  2016年12月30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正阳大桥通车。大桥向北连着秦汉新城正阳大道,向南跨越渭河连接西安市尚华路直达钟楼,是连接西安市、咸阳市的南北向主干道。

  就是这样一条主干道,由于施工进程不同步,西安市一侧的道路尚未完成施工,从通车之初,就成了一条断头路。直到今年西安市在全市开展打通断头路行动,这座桥才与西安市道路真正连通。

  道路延伸着城市的骨架,传递着城市的活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才能有效吸引和引导资金、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大西安区域自由流动。道路的不畅通,几乎成为两座城市难以同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行政区划的分隔下,西安市作为关中经济核心区的功能不能有效辐射渭河北岸。在一段时间里,渭河南岸是灯火通明的西安市经开区,渭河北岸是一片漆黑的咸阳市郊区。

  近年来,两座城市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以2016年为例,西安市和咸阳市的GDP总值占到陕西全省GDP总值的45%,是陕西经济的重心所在。但两市之间的发展却不平衡,2016年,西安市GDP总值达6257.18亿元,咸阳市GDP总值为2396.07亿元。

  两市之间的疏离,为做强关中这个经济重心带来了诸多障碍,也让西安市在与成都市、郑州市等周边省份城市竞争中,显得力量单薄。2016年,成都市GDP总值已突破万亿元,郑州市GDP总值也已接近8000亿元。

  西咸一体化走过近20年

  咸阳市秦都区的世纪大道,是连接西安市、咸阳市的主要交通道路。这条由312国道改建而来的城市道路,自2001年建成通车开始,见证了西咸一体化走过的漫长岁月。

  2005年,在西安工作的咸阳人梁先生,在世纪大道的奥林匹克花园小区买了房子。“当时对西咸一体化很有信心,那里的房价又便宜,就决定在那里安家了。”梁先生说。

  彼时距离西安市和咸阳市签订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刚刚过去3年。2006年两市电话并网共用区号“029”,让两市的关系进一步拉近,也让两市市民对一体化发展有了更多期望。

  两座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在扩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通过优势互补,真正形成做强关中城市群龙头的合力。对于进入新世纪的陕西来说,这无疑为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平台。

  2009年,国务院批复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对西咸一体化的肯定,以此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形成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

  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与两市一体化进程的缓慢速度形成反差。融合似乎止步于“029”。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在交通设施与城市建设上,西安有西安的规划,咸阳有咸阳的规划。仅以交通为例,在世纪大道上,直到2010年,仍存在两市公交车线路对接不畅的问题。

  为了加速推动西咸一体化,2010年,陕西省在西安和咸阳两市之间设立西咸新区,并在2011年调整西咸新区体制机制,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开启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建设模式,举全省之力推动西咸一体化。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推进,西咸新区的内部道路网络迅速铺开,在大数据、临空经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方面形成产业聚集。2014年1月,西咸新区正式被批复为国家级新区,承担起建设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重任。

  尽管在西咸新区882平方公里范围内,各种建设开始如火如荼,在两市交接处的世纪大道,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里就像是个‘三不管’的地方。世纪大道上排水系统已经跟不上城市的发展,这么多年来,这里一下雨就‘看海’,也没有人来管。”在世纪大道附近工作的王先生说。

  交通卡不通用、公交不对接、户籍不同城……事实上,直到2016年,西安市、咸阳市在城市功能、公共服务上的一体化仍然处于缓慢进行中。在西咸新区,由于无法取得西安户籍、企业冠名不能出现西安二字等问题,也给招商、吸引人才带来了很多障碍。

  大西安建设加速两座城市走近

  强化中心城市的拉动辐射作用,已成为做强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跳出“城墙思维”,发挥好大西安的引领作用,实质性推动西咸一体化,成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必然之举。

  发挥好西咸新区的作用,对于推动西咸一体化至关重要。今年1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再次对西咸新区的体制机制进行调整,打破行政区划,由西安市代管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托管辖区内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体制的调整,为打通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大西安的辐射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7月,陕西省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为西咸一体化树立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西咸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西安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排位显著提升,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建设加快推进,打造“一带一路”科创中心、文化中心、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建成人文特色鲜明、生活现代时尚、发展充满活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政策的利好,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激发出新的发展活力。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全面完成西安、咸阳两市17个街镇托管工作,辖区内97万人口(其中咸阳市67万)、近万名行政事业人员移交新区管理。在启动西咸新区范围内户籍与西安同城工作后,截至8月17日,已有2882位西咸新区居民落户西安市。在市场活力方面,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新登记企业数3220户,同比增长74.9%,增速全省第一。

  作为大西安新轴线、新中心、新形象的核心承载区,西咸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得以加速推动。

  一张蓝图,一体建设。目前,西咸新区与西安市之间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同城待遇正在逐步实现。

  从最初的一条世纪大道起步,到今天建设大西安的核心承载区,一股建设大西安的合力正在从上到下传递,不断塑造着大西安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