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中国实践
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中,明确提出:要求西咸新区建设要紧紧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
其中,“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是核心内容,对西咸新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在方塘智库看来,虽然城镇化未必带来现代化,亦不是现代化的全部,但全球所有高度现代化的地方无一不是大量人口集聚的都市。高质量的城镇化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陕西省当亦不例外。
城镇化的一个实质是以业聚人,西咸新区既发展经济产业,带动人力和人才的集聚;又努力优化服务人才就业、创业的条件,发挥城市的集聚与创新效应,从而为产业发展和升级注入新的创造力。
所以,一方面是一个高效宜居的“生态田园新城”,另一方面又是“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给西咸新区的这两个定位,可以理解为:以高质量的城镇化,来推动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化。
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说,“城镇化的本质上是人口流动迁徙,围绕这个,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包括‘从开发土地向开发人转变’,这是我们西咸新区对国家城镇化理论或实践的重要补充和创新。”
我们看到,西咸新区在高质量的城镇化的同时,着重构建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临空产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与此同时,又致力于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科教中心、先进制造产业的构建。
西咸新区的另一个发展目标是“建成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着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其建设发展,显然不会是复制出一个新的西安来,更有可能的是,它在根子上不失关中的根,又是一个高效、现代的新型城市的形和魂。通过高起点的建设,西咸新区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成为大西安获得跨越发展的新支点。
在方塘智库看来,这就要求西咸新区的营造过程中,无论是城市规划理念、新兴产业选择、地标建筑设计、城市现代治理等,都充分体现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等,使得西咸新区成为大西安对话全球的新空间、新平台和新窗口。
如果说,以明清城墙和兵马俑为代表的历史遗存,象征的是大西安与世界的历史文化连接,以法门寺和碑林为代表的是大西安与世界的宗教连接。那么,西咸新区就需要更多地充当大西安与世界的现代连接。
而这,也是以西咸新区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在新的历史阶段,对全球城市创新发展和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践价值。
如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城市圈将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因而西安的国际化之路,必然要依托于大西安都市圈。那么大西安要建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是一座世界旅游城市。因为从文化旅游角度来看,以西安绝无仅有的历史遗存,它早就是一座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了。
大西安的国际化,是要逐渐融入全球性的合作分工体系,并逐渐依托其新兴产业、人才集聚的优势,逐渐向全球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中代表高附加值的两端移动。
变革已至,未来已来。西咸新区可谓是时代和历史所给予大西安城市变奏的一次最好机会,甚至是最后一次机会。善用这一增量和变量,大西安其势已成,未来可期。
(许伟明 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曾晶 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