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鸟瞰图(资料图片)

  宁强县境内的一个天坑

  天坑底部洞内分布有石钟乳、石笋

  新闻提示

  作为特殊喀斯特地貌,天坑令人神往。去年11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对外发布地质遗迹调查阶段性成果,其中之一是:我国地质人员在陕西汉中发现了由49个天坑组成的4个天坑群,天坑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标准。

  天坑地河,神秘莫测,总给人以无穷的想象。近日,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连续热播《汉中天坑》系列纪录片,天坑群“稀、奇、峻、雄、险、秀”的独特魅力,再次被众多目光聚焦。那么,如此大规模的天坑群是如何被发现的汉中天坑群科研价值几何,发现之后又将如何保护开发……

  卫星照片“引出”惊世发现

  “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范围初步圈定遗迹总面积约5019平方公里,新发现天坑共有49处,其中超级1个、大型17个、常规31个,总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去年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召开“汉中天坑群阶段性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后,汉中市多次与央视科教频道沟通联系,最终达成合作拍摄纪录片《汉中天坑》的协议。拍摄从今年5月6日开始,拍摄组不畏艰险、顶风冒雨、风餐露宿,先后转战南郑、宁强、西乡、镇巴等县区的偏僻、人迹罕至地区,在宁强天坑曾探洞拍摄长达三天两夜。历时40多天艰苦的实地拍摄,取得素材长达344个小时,经过4个月紧张的后期制作后成片。

  汉中天坑群如此惊艳绝世,人们很难想象,它们的发现最初与一张卫星照片有关。2016年4月,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组织实施地质遗迹调查,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分赴全省各地,开展相关工作,张俊良负责的小分队在陕南山阳县、镇安县一带进行调查。5月初的一天,同行通过手机向张俊良发来一张照片,称陕南疑似有天坑。张俊良通过遥感解译分析、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初步判断出十多个天坑的具体方位和大小。“找到它,弄清它。”眼见为实,必须实地调查。7月,张俊良和黄建军、宁社教、李新林、李益朝等4位高级工程师,组成汉中天坑群首支探险小分队,开始实地考察。

  几个月后,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天坑遗迹主要分布在汉中市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其中,镇巴县三元镇和南郑县小南海镇集中区天坑最为密集,岩溶地貌景观形态最为完整,分布有单体规模最大的镇巴圈子崖天坑,其口径最大处520米,最大深度320米,达到超级天坑标准;形态最典型的镇巴天悬天坑;坑底有原始森林的南郑伯牛大型天坑。”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负责人董颖说,天坑属于地质遗迹的一个新名词,世界上有88个国家有岩溶地貌,中国是岩溶大国,共有340多处,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汉中天坑群的发现可以说改写了整个中国天坑群在世界上的排名,特别是在陕西这样的西北省份,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天坑群,本身就是一种地质奇迹。

  天坑群具有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

  11月25日,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三秦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禅家岩镇落水洞村与火石子村交界处的地洞河天坑。通往天坑的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在步行了一个小时之后,才接近坑底陡坡处。记者发现,越接近坑底,水流的声音越大,雾气也越大,路也越陡峭湿滑,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甚至手脚并用慢慢爬行。否则,就有摔倒或掉入悬崖的危险。坑底陡坡上长着许多参天大树和藤本植物。

  从洞底向上望去,整个天坑分为三层,植被由最底层草本植物逐步过渡到灌木,再到杂木树林,层层分明,地洞河天坑的坑口不是常见的近圆形,而是形似一个巨大的脚印,坑口最大直径为433米,最大坑深为340米。水流声越来越大,继续向前走就能看到一个30米宽巨大又幽暗的洞口,暗河在其中蜿蜒流淌,形成了“天坑地河”的奇妙景观。经过勘测,地洞绵延4公里长,神秘又让人心生畏惧。洞穴里一片漆黑,到处是崩塌砸落的巨石和碎石。洞中的化学沉积物比比皆是,高大的石笋、石林、石田、石珍珠……个个造型优美;许多洞的洞顶十分光滑,洞壁有很规则的条纹,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汉中天坑群不仅在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其典型性、原始性、稀有性、完整性等资源禀赋优异,具备科学研究、科考探险、观光旅游等多种价值,达到了世界级地质遗迹的标准。”国内外地质专家学者对汉中天坑群进行实地勘查后认为,汉中发现罕见“天坑群”的重要价值在于,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乃至世界地质遗迹旅游资源,更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增加了生物研究原始样本。通过对其形成机理、条件及演化规律的研究,将对研究中国南北方乃至全球古地理环境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被专家誉为改写地质历史的世界级“自然博物馆”。

  探险队员天坑里发现飞猫

  由广西、湖南、陕西等地洞穴探险精英组成的一支探险队,曾对汉中巴山林区进行了考察,这里交通闭塞,森林植被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在进入一个险峻的天坑时,探险队员意外发现了一只被困的珍稀动物飞猫,并对它进行了救助。

  “这事我知道,去年探险队就是在天悬天坑发现的飞猫。”李俊哲说,当时,探险队员利用洞穴单绳技术下降到坑底,在底部斜坡灌木丛里发现了一只飞猫。飞猫是天坑溶洞群的特有动物,学名叫鼯鼠,又叫“六不像”,脸面似狐,双眼如猫,尖嘴类鼠,耳朵像兔,脚爪若鸭,尾同松鼠。它靠前后腿之间宽大的翼蹼能在绝壁和大树之间滑翔飞行,最大的头尾长度能达到1米、体重7斤多。这种动物很怕羞,昼伏夜出,加上日益稀少,要亲眼看到活生生的飞猫并不容易。

  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呈现地面与洞内景观相结合的多层次游览空间,可以与人文、生态及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旅游资源配置格局,具备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探险科考、科学研究、科普教学等多种功能。”专家一致认为,通过保护性开发,合理规划,汉中天坑群必将成为我省新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及为陕南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由于汉中天坑群勘探、规划工作还在进行中,保障措施还不完备,为了游客的安全,暂时没有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