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西安孔庙建筑保存较为完整

      韩城文庙明伦堂古建

  说起孔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山东曲阜孔子故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陕西,现有孔庙遗存数十处,在全国属较为集中且保存数量较多的省份。从2014年开始,陕西省文物局正式立项并委托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为期两年的全省孔庙调查工作。其间,碑林博物馆选派业务骨干奔赴省内40个市县,采用实地踏物测量、现场拍照、座谈采访,以及运用多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对全省孔庙历史和保存状况有了较为全面详尽的了解。 

  此次调查显示,各类文献记载的陕西孔庙有80处,目前有建筑遗存的38处。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陕西各地孔庙古建都不同程度得到了维修保护。尽管如此,仍有多数孔庙古建保护修缮和主体建筑恢复重建受到资金制约,面临坍塌、毁坏危险。另外,孔庙综合研究较薄弱,展示宣传及教育功能发挥有限,“孔庙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省现有孔庙遗存38处 

  “西安孔庙现存建筑格局与历史记载基本一致,但有些建筑已毁,有些移建或作他用。”“韩城孔庙现存建筑集宋、元、明、清风格于一庙,是陕西屈指可数的明清古建筑群。”“蓝田孔庙1988年尚存大成殿,为蓝关镇武装部所在地,1993年拆除,目前仅遗留大成殿台基。”“乾县孔庙现仅存明代柏树三棵,西边一棵,东边两棵。”“靖边孔庙今已无存,榆林孔庙今已无存,安塞孔庙今已无存。” 

  这是来自《陕西孔庙调研报告》中的记录。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弘扬、传播儒家思想的教育机构。由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孔庙作为儒家文化的传播阵地及思想载体,其发展脉络映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7月3日,曾参与并负责陕西孔庙现状调研工作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王原茵在接受三秦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2014年,陕西省文物局正式立项并委托西安碑林博物馆开展为期两年的全省孔庙调查工作。其间,碑林博物馆选派业务骨干实地调查了全省40个市县。调研组采用实地踏物测量、现场拍照、座谈采访,以及运用多种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对全省孔庙历史和保存状况有了较为全面详尽的了解。 

  “可以说,此次调查是陕西文物系统首次对全省孔庙文化遗产的全面专项普查,具有开创性意义,调查摸清了家底,形成第一手基础资料,为孔庙保护研究利用奠定基础,并初步提出保护规划和举措。”王原茵说,目前,陕西现有孔庙遗存38处,在全国属较为集中且保存数量较多的省份。建筑格局相对完整或有主体建筑大成殿的共有29处,均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当地博物馆或文管会等文物部门管理保护。其中,西安孔庙(属西安碑林博物馆)、咸阳孔庙、韩城孔庙、合阳孔庙、耀州区孔庙、府谷孔庙等6处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建筑格局保留较完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韩城孔庙是陕西屈指可数的几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格局完整、规模宏大,对研究陕西地区乃至我国北方古代建筑艺术和孔庙建制具有重要价值。各地区孔庙除碑刻、石雕、牌匾外,其他文物较少,礼器以西安孔庙文物为代表,有500余件。 

  “陕西孔庙时代早、价值高、数量多,且建筑兼具地方特色,在全国享有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理应受到珍视和关注。”王原茵说,这些散布于三秦大地上的孔庙建筑遗存,已经成为漫漫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的见证。 

  遗留孔庙建筑均不完整 

  “地方孔庙在形制上以曲阜孔庙为模本,但以各地行政级别的高低而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孔庙基本的建筑格局在宋代已初步形成,大体包括了大成门(戟门)、两庑、大成殿、启圣祠以及泮池等学宫建筑。发展至清代,建筑形制基本固定,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包括万仞宫墙(照壁)牌坊、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戟门)、大成殿、两庑、崇圣祠、明伦堂、文昌阁、尊经阁、名宦祠、乡贤祠、敬一亭等。”据西安碑林博物馆专家介绍,陕西各地孔庙基本遵循这样的建筑格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遗留下来的孔庙建筑都已经不完整。 

  调研组在调查中发现,西安地区孔庙中,除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在的西安孔庙外,鄠邑孔庙保存较为完整,蓝田孔庙尚存大成殿台基,其它区县孔庙遗存较少。 

  鄠邑孔庙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为形制完整的四进院落,至清代曾多次修葺,1992年被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鄠邑文物管理所所在地。现存古建包括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以及原孔庙碑石“明道先生庙碑”、“敕谕碑”、“重修庙学碑”等七通,最为人称赞的是东侧廊间陈列的雁字回文诗碑,碑石青色,质坚而润,原为二十四通,现存二十通,存诗260首。诗碑全称香雪斋雁字回文诗碑,创作者张玉德(清乾隆、嘉庆、道光时鄠县北街人),居西安荐福寺(即小雁塔香雪斋书室)积十余年苦思,终成“奇文”、“妙韵”,顺倒皆可读,音韵和谐。其书法仿历代名迹,真、草、隶、篆四体皆备,为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周至孔庙位于佛坪厅故城,为道光八年所建,目前遗址上照壁保存完好,大成殿仅存石英岩台基,其上现存建筑为后期所建,曾作为学校使用,现已废弃。原孔庙“重建文庙文昌宫碑记”“佛坪厅重修文庙并置乡贤名宦祠碑记”等碑石均刻立于清道光年间,现立于佛坪厅旧城文管所院内。蓝田文庙始建于北宋,历代多次重修,现位于蓝关镇城隍庙巷,仅存大成殿台基及“宋蓝田县重修孔子庙记”“清重修蓝田县庙学碑”等重修记事碑四方。临潼区孔庙仅存的大成殿于1959年移入华清池,建成飞霜殿,后又经重建,已不复原貌。 

  陕西孔庙延续“尊师重道”仪典 

  孔庙,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其功能远远超出了建筑本身的含义。“孔庙祭祀的历史相当久远,严格来说从孔子去世就已经开始了,这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必然是自觉自发合理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新的历史时期,祭孔活动以及尊师重道礼等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新时代社会礼仪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是中华民族精神延续的载体。”王原茵说,迄今,陕西省内不少地方孔庙依然延续传承着这一仪典,围绕孔庙推出了一系列有文化内涵,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活动。 

  “我府中师生,缅怀盛德伟业,以虔诚之心,景仰之情,谨备鲜花美果,敬献于孔庙大成殿,告祭大成至圣先师与夫诸圣哲贤儒。”这是府谷中学300多名师生站立在孔庙大成殿前,在主持人宣读祭文中,参加的一次祭拜活动。从1995年以来,府谷中学每年自发进行祭祀孔子活动,这一传统持续至今。据介绍,府谷孔庙是目前陕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孔庙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年只要过高考二本分数线以上的府谷中学生,名字就会被孔庙收录。“这是一种荣誉,也是激励方式,符合条件的学生名字都记录下来,在文庙长期保存。” 

  和府谷孔庙一样,我省的韩城孔庙、洋县孔庙、汉阴孔庙、蒲城孔庙等等,每年都会举办祭孔、拜师、诵读《论语》经典等文化活动,高考成绩优异者也会在孔庙中进行张榜表扬。孔庙调研组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蒲城县博物馆在每年清明节及孔子诞辰日在孔庙举办祭孔仪式以及相关文化宣传活动。清明祭孔大典分献花献乐、宣读祭文、乐舞告祭等九项仪程,祭孔仪式后还进行大型社火、秦腔、锣鼓表演。孔子诞辰日举办孔子文化教育节,举办孔子生平图片展、孔子文化教育思想宣传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孔庙、赠送《论语》等。 

  “孔庙保护”还有很长的路 

  此次调查显示,各类文献记载的陕西孔庙有80处,但目前有建筑遗存的38处。值得欣慰的是,陕西现存孔庙遗存均得到文物部门较好、有效的保护。还有一些未列入保护单位的遗存遗物,除了移建他处外,其余均由当地博物馆或文管会等文物部门直接管理保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陕西各地区孔庙古建都不同程度得到陕西省文物局及地方政府拨款,由专业机构进行维修保护,有些还对孔庙主体建筑进行恢复重建或迁建。如韩城2000年在孔庙东西两侧新建牌坊门及其门房,蒲城2004年将真武殿建筑迁至孔庙大成殿遗址,富平2014年重建棂星门及泮池。鄠邑孔庙、礼泉孔庙、旬邑孔庙、府谷孔庙等近年来都得到维修保护或重建。 

  “从调查情况看,建筑格局完整或有主体建筑大成殿的孔庙,渭南市最多,有7处,咸阳市次之,有5处,宝鸡市仅有1处遗存,延安市有2处遗存,数量较少。在孔庙保护利用方面,西安市、渭南市、咸阳市、安康市、汉中市等地的情况较好。”王原茵坦言,各地孔庙管理人员大多数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但除少数孔庙进行较大规模维修保护外,多数孔庙古建保护修缮和主体建筑恢复重建受到资金制约,面临坍塌、毁坏危险。 

  “孔庙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开展全省孔庙调研的过程中,孔庙调研组广泛听取了县(市)孔庙单位的意见建议,结合各地孔庙遗存保护存在的问题,建议成立陕西省孔庙协会,或建立陕西孔庙研究保护机构,以便更好地保护、利用陕西孔庙的文化资源,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孔庙协会定期召开全省孔庙研讨会,促进各地孔庙之间交流,进一步促进孔庙的保护、管理、研究与开发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