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西迁西安的62年间,一代代西安交大人秉承“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懈奋斗。从黄土地中不仅走出了35名院士,还诞生过许多“第一”,研究出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第一台频谱分析仪、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第一台三相高压真空开关……

  档案馆内老教授备课笔记彰显严谨治学

  近日,三秦都市报记者走进西安交通大学校园,走进校史馆和档案馆,从一件件西迁文物背后的故事中,再次接触领悟“西迁精神”的内涵,所见所闻震撼心灵。感受到认真、踏实,敬畏科学是交大人的“学霸秘籍”,也是西安交大人才辈出的成功秘诀。

  在学校档案馆内,陈列着西迁老教授蒋大宗先生西迁后在校任教期间,为学生授课备课时亲笔手书全英文的《电工原理》讲义、庄懋年教授在当年教学中所作的笔记,两件实物是交大学生参观人数最多的展品。虽然随着时光的流逝,书本纸张泛黄,但仍可以清晰看到用钢笔书写地工整整洁的如印刷体字迹,让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年轻后辈看来“这便是奇迹”。不少观者感言,它体现了老科学家们敬畏科学、一丝不苟、严谨治学、踏实育人、诲人不倦的风范,也是西安交大名师辈出,鞭策学子自当向远图强的生动写照。

  新一代优秀教师的备课本写满爱岗敬业

  采访中,西安交大党委宣传部的老师,讲述了西迁60多年后的另一个与备课本有关的感人故事。西安交大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应柏青老师,2017年9月22日上午在给学生上课时,突然身体不适,随即被送往医院。在入院抢救的过程中,她担心耽误学生实验课程,还不忘向领导请示,希望同事帮忙分担后期的实验指导工作。没想到两天后,53岁的应老师永远地离开了她热爱的学生、同事和亲人。

  应老师的突然离世,让学生、同事、家人们扼腕痛惜,人们回忆应老师生前点点滴滴,学生们感受到应老师是温和可亲、平易近人、师德彰显的师者,在同事眼中她是主动承担工作量最多的人。任教30多年,她先后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主编出版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实验教学改革论文40余篇;开发电路、电磁场开放实验10项,成果丰硕。而荣誉面前她却总是不计名利,《电路》课程组申报教学成果奖,实验室只能有一人作为获奖人,她主动把自己的名字去掉,选报课程组内另一位老师。

  2017年上半年,西安交大副校长郑庆华到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检查工作。当时应老师正指导学生电路实验,看到应老师数本教师备课本中工整清晰详细的备课笔记时被震撼了。征得应老师同意,郑庆华欣然拿起手机,拍下了应老师的实验记录本内容;当场表示,我们需要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应该大力宣传,发扬光大。

  西安交大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说,两代不同时期的教师备课笔记,是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西迁精神”传承的生动载体,这种传承是潜移默化,为师者心中永远装着学生,敬畏科学、忠诚事业、践行师德,是西安交大每个老师必须永远传承的优良传统。

  本报记者张彦刚

  “西迁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