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坑(北向南)

  陕西传媒网讯(记者 王瑛)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4年8月,周原考古队组织力量,对凤雏基址周围的区域进行重点钻探。钻探区域内发现车马坑,根据商周时期车马坑特点进行了初步清理,并对坑内发现的马车采取了整体搬迁措施,开始研究工作。根据现有资料初步判断,该车年代属于西周中期或中晚期之交,是迄今所见商周时代最为“豪华”的车辆。

  车厢后侧板的兽面

  据了解,为进一步深化周原遗址商周时期聚落结构认识,推动相关重大学术问题解决,促进周原遗址文化遗产事业的保护与发展。2014年由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新的周原考古队,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恢复对周原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工作。

  车马坑(南向北)

  2014年8月15日,周原考古队组织力量,对凤雏基址周围的区域进行重点钻探。8月17日,在凤雏基址南边100米的探区东南部发现一座坑,填土为灰褐色,花土不太明显,包含有散乱的朱砂痕迹。在其东端钻探出有青铜残片,初步推断为埋有青铜器的遗迹单位。根据工作安排,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此遗迹进行了科学发掘工作。8月20日,在发掘至该遗迹距地表1米深度时,在探方的北壁中间部位露出2件青铜遗物,初步辨认为轮牙。左(东)轮轮牙宽度5.7、厚度1.9厘米,车轮北端距车坑东壁76厘米,南端距车坑东壁85厘米;右轮轮牙宽度6.3、厚度1.8厘米,车轮北端距车坑西壁55.5厘米,南端距车坑西壁51厘米;两轮间距182厘米。

  随后重新确认该遗迹的开口及平面范围,并向北扩方2米,最终确认坑南北长4.3米,东西宽3.2米,自深1.0米,内埋一车,四马。另外,在该坑外西北部,还发现一座马坑,内埋四匹马。在确定车坑性质后,根据商周时期车马坑特点,按照“破壁反边清理”方法进行了初步清理。

  马车的整体搬迁

  为确保该车的发掘质量,在保证车辆遗迹各种材质稳定性的基础上,尽量维持车辆出土时的原始面貌,保持主体与各装饰件之间的原始排列组合关系,最大限度的保存历史信息,尽量为后续的考古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原始信息依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在第一时间采取了有效的现场保护措施。对车马采取了整体搬迁措施,转运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进行室内清理发掘。在陕西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考古院建设了专业大型整体搬迁文物清理保护实验室,室内发掘工作从2017年5月开始,历时约五个月。

  信息提取

  考古文保人员对遗迹遗物进行清理揭露,并对局部脆弱遗迹部位、青铜器镶嵌物脱落等病害进行了渗透加固等处理。同时,全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采取了显微观察照相、延时摄影、高清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提取。截至目前,车的轮、辕、衡、马包括絡、镳以及铜装饰等已经基本显露出来。车厢也基本显现出轮廓。车厢的后、左、右三面装饰有华丽的青铜饰件。

  据参与该项目的专家介绍,根据现有资料初步判断,该车年代属于西周中期或中晚期之交,很可能属于礼仪用车。也是迄今为止,所发掘的商周时代最为“豪华”的车辆。该车的发现,对于西周车制、车马使用、中国车的演变以及周原遗址聚落构成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专家们将从细节上观察判断皮质马具的系驾方式、车舆结构、辐条迹象等信息,进一步完善考古资料。同时借助先进的科学设备,继续加强马车残留物分析等实验室研究工作,为后续研究提供更为严谨详实的信息资料,为公众宣传的数字化复原展示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