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内遗存的文物转运箱洞内遗存的文物转运箱

  探访 “国家秘密”浮出水面

  3 月23日,蒙蒙细雨中记者驱车赶到旬邑县赵家洞。沿三水河逆流而上,眼前仿佛徐徐铺展开一幅立体画卷,春天里刚长出的青枝嫩芽在细雨中显得更加有生气,绿 汪汪的三水河面在小雨中泛起一圈圈涟漪,河流两岸危崖峭壁、怪石嶙峋。仰头就能看见两岸山石上的一排排石窟、一组组岩洞,石窟星罗棋布、气势恢宏,岩洞上 下贯通,左右相连。

  “赵家洞又叫琅天洞,是旬邑境内规模最大、岩洞最多、最壮观的石窟群,仅一沟相隔的官家洞也叫飞云洞。”当地村民刘 师傅告诉记者,旬邑民间自古流传着一首顺口溜:“石山土盖头,汃水向西流。”说的是旬邑的自然景象,在渭北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带,有一条自东向西而流的三水 河,当地人叫汃河,河水经年累月流淌冲刷,河床两边露出的全是高耸的石山危崖,石山顶上覆盖着深厚的土层,森林茂密,苍翠碧绿。

  记者徒 步而上,攀爬进山洞。沿洞井而上,内部阴冷森严,光线昏暗,令人胆颤;洞壁有小龛,辟圆形或方形拐洞与旁边的洞相通,也有凿竖井上下通的,墙面还有凿痕, 有的用草泥裹起来,砌土坯墙,挨窗留方形石炕基,墙面凿烟囱;外墙多栈道孔,有的孔里面的木桩仍然保留着,还有的通过石阶互通;在石窗处凭栏而望,只见崖 壁上伸下缩,如雄鹰展翅,迎风翱翔。远处就是背靠黄坡山、下临汃河、与赵家洞仅一沟相隔的官家洞,每层各洞之间均有甬道相连。洞门较小,室内结构有点像赵 家洞。

  遭遇风蚀雨淋、历经千年的赵家洞与官家洞风采依旧,不禁让人感叹先人颇具慧心、匠心独具。在感受着这鬼斧神工的建筑魅力之时,记 者在赵家洞与官家洞里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比如有着近现代化技术做成的铁门与铁窗、1966年的负荷开关插座、悬挂于山洞房间顶部的电灯泡、堆在一 起分别写有“SB90-074”“SB90-241”等几十个编号不同的木箱子。这些出现在山洞内的现代化物品,它们究竟是谁放进去的?又被用来做什么? 跟老百姓口中相传的“存放绝密档案和武器”、“国家秘密”的“480库”又有着什么样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