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构成了对“新长安大轴线”进行点评的主要背景。在研讨会上我也代表方塘智库对该轴线的价值进行点评。就目前西咸新区提出的“新长安轴线”,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价值维度给出思考,并希望能够对下一步轴线地区的具象化打造带来启示:

  第一,人文轴线,寻找大西安和关中地区时空交错下的秩序感。所谓“先造秩序后造城”,应该将这一轴线放在宏大的历史时空下来进行审视和文脉发掘,将其放在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下综合考虑,用空间与时间对话。这对这一点判断,目前关于轴线所做出的“回到原点、再造秩序”的提法,以及目前提出的五个节点建筑的设计方案,显然已经有了考虑,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完善。

  第二,自然轴线,将关中山川形胜整体性纳入新长安城市格局中。一方面,在此轴线思维统筹之下,使得关中地区的城市化整体体现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

  另外,作为一条南北80公里长的轴线,可谓一提出就风华正茂,注定在世界城市营造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一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统筹考虑“历史文脉、山水格局、现代规划理念”抽象出一条超级城市轴线,在我们看来,这既有现实的偶然,又有历史的必然,可谓大西安之幸事,接下来针对轴线地区空间重塑的需要进行适当存量项目的清理腾退,宜早不宜迟。

  第三,视觉轴线,让古典主义的对称美学贯穿于大西安的整个城市空间里。这一轴线的提出,从更大空间内实现了对现有西安、咸阳和西咸新区地区城市视觉秩序的再思考,这条跨时代的直线延伸的城市轴线给这一地区带来清晰、明快的视觉感,将成为作为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的大西安一个新的城市视觉形象。

  第四,城市群轴线,用一座新兴的城市来回应全球政经秩序的重构。考虑到空间的包容性,这一轴线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轴线,其实是关中城市群的轴线。关中城市群作为国家层面所规划的中国城市群之一,对外开放和对内维新成为必然,在全球政经秩序重构中越来越变现为以城市和城市群为平台的背景下,包括关中城市群在内的中国主要城市群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支撑点,并打通国家整体战略以参与全球对话。

  那么,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关中城市群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价值值得关注,在沣渭交点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能源金融贸易区,关键词选择是非常有想象力的。在这一地理、文脉原点上,通过一座新兴城市的营造,将成为大西安和关中城市群连接东西对话世界的窗口。

  第五,产业轴线,重新触发大西安地区产业集群布局的整体性思考。除了已经启动大规模新建的西咸新区能源金融贸易区,对于大西安这个素有中国“文化首都”之称的都市而言,我们认为其文化产业和文化影响力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高度。现有城墙及城墙内部地区的发展,虽然之前进行了战略性功能调整和资源疏解,但我们认为依然不够,这一地区可以基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更纯粹的发展战略定位和产业深耕。

  不仅如此,这一新长安轴线的提出,我们认为更具价值的是这一轴线背后所代表的对大西安乃至关中地区的发展定位的协同意识,基于此,可以系统性梳理区域内产业集聚,对包括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西安经开区、古城区、三星城片区、咸阳,以及西咸新区内形成几大片区进行整体思考,从不同城市功能定位的角度对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这样才能从产业上对接这一世界级的城市轴线规划。

  第六,东方轴线,见证东方文明在全球城市时代的价值回归。脉贯天地中,古今长安城,在历史上,长安城曾以一个整体的城市形象反复出现并流传于西方文化对东方的表达中,并有被整体模仿的案例出现。那么,在新的中国复兴的历史背景下,大西安应该找到其在中国与世界新一轮对话中独特的角色扮演,显然,单靠现有西安的城市存量是不够的,必须要统筹考虑增量和存量的融合发展问题,这时候,“新长安轴线”以超越一城一地的视野,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为大西安和关中地区城市发展提出了一套有形和无形协同思维和规则,这为大西安整体性参与全球对话提供了新支撑。再加上轴线空间内对包括“五星连珠”在内的充满东方哲学式思考的规划设计,接下来就是如何从多元价值角度真正的用好这一轴线了。

  城市和轴线的关系正在变得越发复杂但有趣,尤其是在关中地区,都城多次迁移,且基本上都遵循了轴线营造法则,发展到今天如果完全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找出一个该地区的整体轴线,不但困难而且可能因为缺少未来感使得价值不大。这次西咸新区尝试面向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时间维度以及关中地区总体山川形胜的空间维度,以地区整体复兴和重回东方的自信发布新长安大轴线,值得激赏。

  当然,争论和分歧在所难免,下一步需要做多维度的系统诠释。

  新区新城的逻辑

  新区新城,其命维新。以国家级新区为代表的中国新区新城的开发和建设,不但承载着对中国美好城市空间增量的想象,亦承载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制度变革的想象。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