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关乎教师尊严

  24年,与他当年一起来到这片秦岭山里的教师纷纷“出山”谋出路了,他却一直坚守,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婚后分居12年,谈到儿子的作文“爸爸给山里孩子教学,没时间给我教”时,他突然掩面痛哭……他便是前文提到的吴西武老师。“业务能力强,哪里需要他就去哪里,24年在山区调动6次,去了5个学校任教。因为交通不便,他与妻子两地分居12年,为山里娃撑起一片天!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标兵!”蓝田县玉川镇中心小学校长魏明华如此评价这位同事。

  对于山中的老师来说,办公室便是家。即便是身为校长的吴西武,也是如此待遇。办公桌的对面,便是他的一床一被。看到新闻上说国家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进行改革,吴西武表示自己非常欣慰:“山里条件差,想要留住人确实不容易。若是能够解决好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就能少一些留不住人或者人进不来的问题了。”

  常年生活于城镇上的人也许很难深刻体会到大山里的教学条件之差。吴西武所在的学校,包括他在内,总共只有7名老师和21名学生。因为人数少,只能采用复式教学(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这里的老师,每个人都需要同时带好几门课程,比如吴西武,他本人便分别教过语文、音乐、实践、科学等课程。他们一般只有周六周天可以回一次家,有的离得远,得转好几次车;这里的学生,大多数的父母都出门在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里住得稍微偏远点的,走路上学得40分钟左右。在一些地方,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与城市相比,这里也缺乏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会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评选‘教学能手’称号的重要指标之一。客观条件所限,农村老师在评选各类奖项时相比城市老师又落后了。”吴西武老师说,哪怕是发论文,农村老师所拥有的渠道和掌握的信息也与城市老师不在一个水准上。

  但是,即便这样,吴西武认为职称对于农村老师依然意义非凡,这一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农村偏远地区的教师队伍稳定问题。他说:“对于那些在农村教书一辈子的老师来说,职称不仅仅是自身能力的证明,更是一种荣誉,是自己出门在外工作对于家里人的一种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