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陕北,秋高气爽。驱车行驶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一幅绿色画卷徐徐展开:广袤的沙地草滩上浮现出一片由光伏板组成的“海洋”,光伏板下,向日葵与狼尾草互相致意。不远处,60米宽的防护林带郁郁葱葱,茂盛的糜子、谷子和高粱正待丰收。

  这是华能陕西孟家湾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也是榆林这座因“煤”而兴、因“能”而富的能源之城探路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项目之一。

拼版照片:上图为华能陕西孟家湾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现场,光伏板下所种向日葵。下图为该项目光伏板下所种狼尾草。新华社记者 梁爱平 摄  

  “该项目与火电相比,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万吨。”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副总经理皇晓军说,作为陕武直流特高压首个新能源配套项目,该项目正为其他省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绿色动力。

  交谈间,皇晓军弯腰从光伏板下的沙地里拔出一颗白萝卜。“这个项目实现了光伏项目开发与生态环境修复协同发展,同时还探索出‘光伏+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我们已经用沙漠土壤化技术打造了330亩优质牧草基地、生态修复试种区和经济作物试种区。”皇晓军说。

  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榆林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核心腹地,也是“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和“西电东送”的主要起点,被誉为“塞上明珠”。

  为打破资源型城市的路径依赖,走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些年来,榆林市下定决心、下大力气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驱动,加快布局产业转型。

  新能源比例大幅提升,能源结构不断焕新。截至今年8月底,榆林市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达1431万千瓦。

  氢能也是榆林市推动能源结构由“黑”转“绿”的着力方向之一。日前,中国(西部)氢能大会在榆林召开,170多家氢能企业共聚一堂,感受榆林绿能涌动的勃勃生机。

  “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代表的陕北地区传统能源富集,有大量货车从事能源化工产品运输,是氢燃料电池重卡的理想应用场景。”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晔说。

  今年4月,该企业首批20辆氢能重卡发车,可实现煤炭运力每年100万吨。企业正积极配套建设加氢设施,保障汽车燃料供应。

  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如何推动现有传统能源化工绿色发展?榆林面临一道必答题,其答案也彰显了榆林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走进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眼见塔罐林立,管廊交错。一块块黑色的煤炭在这里经过重重“关卡”,转化成为纯净的化工原料……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厂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梁爱平 摄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副经理孙庆华说,这个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通过延长产业链,把本用于燃烧的煤炭转化为化工材料,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既要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排头兵,又要成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低碳技术研发推广的试验田,榆林一直在探索。

  在榆林市定边县冯地坑镇的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二氧化碳驱综合试验站,8个罐容50立方米的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在塬峁上格外亮眼。

  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采油工艺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金峰说,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将能源化工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液化后注入油井,代替水驱油,不仅提高油井产量,二氧化碳也在地质体中得到永久封存。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超23万吨,增油3万吨,降低产水量2万立方米,封存的二氧化碳相当于9400多亩阔叶林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一座能源型城市在低碳发展之路上步履铿锵。“榆林始终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路径,通过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走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榆林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马宏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