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横山区兴产业、稳就业、促改革,强化政府引导,实施精准帮扶,着力从产业、就业、“三变改革”三大层面提高贫困家庭收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聚焦产业扶贫 促进农民增收
横山区坚持“扶贫产业融入区域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引领扶贫产业”,捆绑落实项目、资金、技术三个到位,扶持发展以小杂粮、山地苹果为主的种植产业、以白绒山羊为主的养殖产业和以壮大集体经济为主的光伏产业三大产业,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形成长短结合、种养配套、多渠道增收的扶贫脱贫产业体系。横山羊肉、杂粮也走向长三角、珠三角中高端消费市场。
此外,横山区还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线上+线下”(互联网+朋友圈)等模式,完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积极引导全区乡镇农畜产品经营(屠宰)企业与村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种植养殖贫困户分别签订定单种植、定向养殖、代养托管协议,财政为养羊贫困户代购羊子保险,企业通过合作社以农产品高于市场价0.2元/公斤、羊肉等畜产品提高1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农畜产品,同时乡镇经营(屠宰)企业与区内各级各类企业签订优先消费贫困户农畜产品的供销合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网上销售和线下实体销售,帮扶干部通过朋友圈帮助销售,保证贫困户种出来、养起来、销出去、有收益。
帮扶农民就业 激发致富“动力”
横山区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实现“一保证二掌握三服务四员五送”,促进贫困户就业。主要采取:“一保证”即保证贫困家庭就业创业1人脱贫1户。“二掌握”即贫困户了解掌握1-2条就业创业信息,掌握1-2门脱贫致富实用技术。“三服务”即为贫困人口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劳务输出服务、小额贷款服务三项服务。“四员”即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以及贫困户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乡镇协管员和村级生态护林员、卫生保洁员、治安巡逻员四种公益性岗位。“五送”即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
近年来,横山区在产业扶贫方面,累计投入产业资金5.2亿元,建设村级光伏电站41处、联村电站4处,总规模达到26.9兆瓦,预计年发电收益2730多万元,村均收益达28万元。组建乡镇农畜产品经营(屠宰)企业9家,村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77个,累计扶持种养殖户31219户次、惠及贫困人口26174户次、78500多人次。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2638笔、7919.31万元,累计发放扶贫互助资金借款44863笔、2.86亿元,受益贫困户7500多户次,有效地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难题。
据了解,全区21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共清查资源性资产581.61万亩,资产总额2.98亿元。全区11个省级试点村、16个市级试点村、19个区级试点村,共涉及24个贫困村和5个非贫困村,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涌现出高圪垯模式、党岔镇北庄模式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脱贫模式。
文/图 陈姣姣 本报记者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