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元,在1999年,对于在乡下教书的折欢来说,是一笔不少的费用。可学生凤儿,一句“老师,家里没钱交下半年课本费了。”折欢毫不犹豫地帮学生交了钱。

  乡村教师 用生活费垫课本费

  今年47岁的折欢,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四十里铺中学的一名老师。“80元的故事”得从1999年说起。那一年,折欢是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记不清当时是9班,还是11班的学生了。”学校离县城有20公里路,学生都是附近村里的娃娃。“日子基本上都过得紧巴巴。”

  那时候,学校实行预收课本费。不预交课本费,也就意味着下半年没有书用。按照要求,折欢在班里给学生们说了这事后,第二天学生基本上都交齐了。这时,班里一个叫凤儿的学生,怯生生地小声说:“老师,家里没钱,我妈说是让您帮我先交。”看着这个瘦小的孩子,折欢心疼地说:“放心,这80元老师帮你交。”

  那时候的80元,对于一个乡村教师来说,几乎是一个月的生活费。“1999年的时候,我一个月工资300多元,当时乡村教师的工资也不是每月按时发,加上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也很紧张。”折欢说,自己再难,也不能让自己班里的学生因为这80元,没有书用。“我想办法借钱,也得帮娃交。”

  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帮学生垫钱交书费、生活费是常有的事。“很多家长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一家人的吃喝就靠几亩薄田,供娃上学确实不容易。”但他们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家庭再困难,也要供孩子读书。“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折欢说,在这里,学生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都会找老师。“家长都很善良,一旦有了钱,都会及时还给老师。”他们说,老师信任咱,帮忙垫钱,咱也得讲诚信。

  学生毕业前 给老师还钱

  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折欢和几位年轻教师搭伙开灶,“多少能省点钱,要是学生遇到啥困难,也能拿出钱帮忙。”折欢老师这样说。转眼,折欢所在的班级进入初三,80元的事,他从来没有问过凤儿。“不是多大的事。”

  毕业前的一天,凤儿突然找到折欢,拿出80元递给他。他有点诧异。“凤儿,这是咋啦?”“老师,我初一的时候借了您80元钱。”凤儿哭着说,父母身体不好,家里一直凑不齐钱,眼看马上要毕业了,说啥也要给老师把钱还上。“老师一直不提还钱的事,可您帮了我,我不能忘。”

  看着凤儿哭,折欢也很难受,“你们能用知识武装自己,走出黄土地,就是老师最大的心愿。”80元的故事,道出了“信任”的可贵。此后,折欢都会和学生分享这个故事,只为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一粒“信任”的种子。

  3月19日,本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信任种子”2019正能量主题年公益活动,面向全省征集与信任有关的美好故事,同时设立助学基金,邀请这些信任故事的主人公担任“信使”,结对帮扶、资助贫困生。快来分享你的“信任”故事,和我们一起为未来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吧。报名方式:点击公益记者公众号下方菜单“公益圈”——“信任故事”,根据提示报名。或拨打三秦都市报热线029-965369参与。

  本报记者 郑伊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