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0日,陆治原深入榆林城区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工地调研。2013年7月30日,陆治原深入榆林城区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工地调研。

  留住青山 记住乡愁

  “沃野千里,庄稼殷实”、“水草丰美,群羊塞道”。史料记载中的榆林是如此美丽。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梦想,梦里的家乡没有黄沙,没有支离破碎的山梁河沟,父老乡亲生活在山川秀美的环境里,幸福安康!

  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到榆林城出差,在街边一家小吃店,兴致勃勃品尝有名的榆林豆腐。“呼——”,一阵裹卷着黄沙的大风刮来,一盘刚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豆腐覆上了一层沙土,舍不得倒掉,我碜着牙将就吃完。这次经历我记忆尤深,真切地感受到了榆林生态环境的恶劣。

  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榆林人民经过几十年、几代人战天斗地、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资源的大开发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明显,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省上领导曾告诫:榆林的领导要首先做个生态领导。如果放任环境倒退下去,组织不答应,榆林的人民群众也不答应。

  休息日,我常常一个人在高新区散步,发现好多新建的小区没有绿地,东环路不栽一株树,不种一棵草。这哪里像个城市啊!2011年11月,市委、市政府通过专题研究讨论,决定在全市范围开展“绿染山川、花满古城、美驻沙漠”三年植绿大行动,全面加快绿色榆林、生态榆林、美丽榆林的建设步伐。

  泥融燕飞舞,春风花草香。我们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美化家园,将爱绿、护绿、植绿的生态意识根植于每个榆林人的心里。越来越多的家庭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矿企业走向郊野、道路、小区,种树播绿,插柳成荫。市县两级政府在城市绿化上遵循“凡绿化都要有规划、本土化、园林化、有文化”的理念,提高城市绿化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改善人居环境。

  “三年植绿大行动”实施了环榆林城防护林带、城市绿化、飞播治沙、千里绿色长廊、能源开采企业绿化、千村万户绿化、河流水系绿化、林业产业化建设等八大重点工程,累计投资65亿元,造林3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身边增绿、群众增收”取得重大突破。去年,我们继续开展了为期五年规划的“榆林市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力争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6%以上。今日榆林成为全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实属不易。

  规矩做人 干净做事

  在家乡工作,我有“两怕”,一怕干不好,二怕人情干扰。找我要项目、要资金、找工作的人很多,处理不好会影响市政府工作。我约法三章:政府要依法依规,政策要见得“阳光”,自己决不能徇私枉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要我们都出于公心做事,公开、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了,同志们是会理解的,老百姓是会支持的。针对单位用人和工程招标领域腐败易发多发的实际,我们规定事业单位用人“凡进必考”,政府工程项目必“摇号招标”,有效杜绝了权力滥用和寻租,2014年成功创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市。

  我经常和同志们讲:“政府没有自身的利益,政府唯一的利益就是老百姓的利益。”曾经有基层部门的同志反映,很多开发商私下活动,要买走榆溪河沿岸、东沙林场、大墩梁林场周边的土地搞开发。我就想,这个口子一定要堵上。政府要站在老百姓的公共利益上着想,做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将这几个地方规划建成城市生态公园,就再不会有人打这些土地的主意了。如今这些生态公园四季常绿,三季鲜花,成了市民休憩、娱乐的好去处,也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看到榆林有一点点变化,就像我的孩子有进步一样的心情,甚至比我儿子考上大学都兴奋。

  我是一个比较率直的人,觉得榆林的事情能否干成,要形成合力,要付出心血,更要自身过硬。打铁还需自身硬,这话是立身之言。曾经有同志向我反映,有人打着我的亲戚、朋友的名义,在一些县区、部门要项目、要资金。我听了很着急,在市政府会议上和县区调研等不同场合叮嘱同志们:如果再有这样打旗号的人来办事,无论真假,不予接待,不给情面,更不允许给好处!我还是不放心,要求市政府办向各县区政府和各工作部门等机构下发了《关于坚决抵制打着领导旗号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决不允许打着领导旗号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干预司法、跑官要官和吃拿卡要等活动;全市各县区、各部门要严明纪律,严守规矩,严格依法行政,按制度办事,坚决抵制一切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谋私利的行为;各县区、各部门负责同志对借领导名义、打领导旗号要求办私事、谋私利的,不管身份真假,一律做到不见、不理、不办,并立即向纪检监察机关或领导本人报告。对知情不报造成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此后,这类事情我再也没有听到过。

  权力是把双刃剑,只有干净做事,才能一生平安。一个人只有把名利看得很轻,才能高高地翱翔于天空;一个领导只有把使命看得很重,才能稳稳地落在百姓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