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沟村村支书李小平和贫困户陈海余等村民一起在大棚采摘香菇。狮子沟村村支书李小平和贫困户陈海余等村民一起在大棚采摘香菇。

  ■记者 肖持纲 文/图

  一路格桑花,排排小洋房,成片蘑菇棚,整洁小村庄,这是记者16日前往蓝田县最为偏僻的山区村庄——辋川狮子沟村采访时,见到的景象。

  在这个距离蓝田县城50多公里,地处秦岭腹地的小山村,你却根本看不到一般山区村庄的脏乱和落后,干净整洁的村容、花团锦簇的村貌、村民们舒心热情的笑容,都诠释着这个村村民的和谐、舒心和幸福。

  作为秦岭山区的一个拥有86户298人的小村庄,狮子沟村也曾面临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薄弱等诸多制约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群众吃水、行路、增收等困难问题十分突出,全村贫困人口占比较大,自我发展脱贫能力较低,经济社会发展较慢等问题。

  但是,就在最近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却大大变了样,昔日几乎三分之一都是贫困户的狮子沟村,如今也只剩下6户18人是贫困户。如果要问该山村之所以在没有直接帮扶单位的对口帮扶下,实现自主脱贫攻坚的原因,那么“支部+”战略的实施和作用发挥,则是最根本的原因。

  16日,记者来到该村采访时,正碰到10多个五六十岁的妇女村民在村集体的大棚采蘑菇,大家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家门口,每天就能挣到七八十元呢!”今年已经65岁的该村贫困户陈海余高兴地说:“自从村集体2015年4月建起了大棚以来,不算年终分红,她和老伴以及有残疾的儿子,光每年在家门口的蘑菇大棚打工的收入,就有三四万元,有了这份家门口的打工收入,家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大为改善了。”

  而据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平介绍,为尽快改变狮子沟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脱贫致富困难的不利现状,狮子沟村党支部立足该村实际,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多次外出调研考察后,多方筹集资金共100万元,于2015年4月注册成立了蓝田县金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这个平台,积极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农村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两年多来,狮子沟村党支部通过鼓励党员户率先加入合作社、积极宣传入社分红政策,在确保该村88个农户全部加入的基础上,还吸收该镇大坪村、龙王庙村、冷水沟村、三合村、核桃沟村和两河桥村贫困户32户,现共有社员120户,其中贫困户38户,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如今,该合作社已建成食用菌栽培基地一个,标准化食用菌栽培大棚84栋,总占地面积20余亩,拥有全套菌棒加工设备,加工厂及办工场地也已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吸收本村富余劳动力60多人就业。从2016年3月投产至今,已累计加工食用菌棒160000袋,实现经济效益近5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该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中,集体留存和村民人头占最大、最基本的股份份额,确保了合作社产业发展利益的人人共享性质,成为村民共同富裕的模式基础。

  该村的“党支部+”的共同发展模式,不仅仅体现在促进集体合作经济的发展上。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该村抢抓国家扶贫移民搬迁优惠政策机遇,采取“党支部+”的模式,组织村民实施自主化集体建设改造,大大提升了资金利用效果和效率,通过移民搬迁工程共集中安置农户72户,安置房屋建筑风格美观统一,房屋户型注重功能,真正做到“一次搬迁、长远受益”。

  据了解,狮子沟村目前正在“党支部+”模式下,紧紧围绕“三变”改革,将该村三组65亩土地资源变成资产,种植中药材,实现多种经营,扩大收入来源;将“乡村休闲”“生态观光”等元素变成旅游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游,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力争尽快形成食用菌栽培、中药材种植和乡村生态旅游等三大支柱产业。(来源:西安日报 蓝田县统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