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设备的更新和手机支付的普及,如今,许多无人值守停车场中,自动收取停车费正在逐渐代替人工收费,给不少车主带来了更加便捷的停车体验。但车主在享受便捷停车服务的同时,索要纸质停车发票却遇到诸多问题。
“出停车场是用微信扫码付的费,但是停车发票却要我到老远的物业办公室去取,车已经出了停车场,去要发票时车该往哪停?这样的管理方式不合理。”日前,陈先生在西咸新区某地下停车场停车时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扫码付费出了停车场 停车票却要到物业取
陈先生是西安市某单位的司机,大约一周前,他与同事前往西咸新区一公司办事,期间将车辆停放在附近的地下停车场,取车时微信扫码支付了停车费。因要报销,陈先生向停车场的工作人员索要停车发票,但却被告知需要自行前往物业办公室索取。
“停车场在A座旁边,物业办公室在C座楼上,我把车都开出停车场了,去物业要票,车该往哪儿停?”陈先生说,他当时也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停车场工作人员,但对方表示,无人值守的停车场内没有存放发票,他也没有办法。无奈之下,陈先生只能将车停在路边,然后步行去物业办公室索取停车发票,并嘱咐在车内等待的同事留意交警。
杨先生是一家装修公司的设计师,不久前他在西安市朝阳门外一地下停车场也遇到了相同的情况。杨先生的一名客户住在经九路北口某小区,6月16日,杨先生去给客户的房子进行装修设计,因为小区中车位不足,他将车停在了附近的华东万悦城地下停车场,出停车场时想要停车发票却找不到人。
“停车场无人值守,我出来的时候用微信扫码付了3元停车费,支付后的跳转页面显示‘该场未开通电子发票,如需要请向车场管理处索取’,但是停车场里一个人都没有,我索票无门。”杨先生说。好在几天后他再次前往该地,从商场门口的值班人员处要到了停车发票。值班人员表示,疫情期间商场门口有人值班,可以顺便给停车的人提供停车发票,平时车主只能自己前往物业索票。
3元的停车发票 半个小时才要到
近几日,记者对西安市多个无人值守停车场进行了走访。6月18日,在西安市南二环凯德广场地下停车场内,许多地方都张贴着停车场的付费二维码,记者将车停放在此17分钟后,扫码支付了3元停车费。因在该停车场内未找到值守人员,记者便前往凯德广场商场服务台索要停车发票。
前台工作人员通过微信多次联系后,提供一个电话号码,取得联系后,一名男子在电话中询问需要的发票面额是多少,得知是3元后,对方的语气稍显不屑。10多分钟后,一名男子将停车发票送至服务台。当被询问停车场无人值守如何索票时,对方表示停车场负三层有值班室,如当天未取得停车发票,过几日也可来索取。记者大概估算了一下,从下车前往服务台索要停车发票,到工作人员将发票送来,期间花费了近半个小时。
车主不索票 停车场不会主动提供
咸宁路东关南街口的一停车场入口位于西侧,有人值守,出口位于东侧,无人值守。该停车场同样是自动扫码支付停车费,记者观察发现,车辆进入停车场时,工作人员会引导车主停放,但车辆离场时却无人问津。20分钟内,有5辆车扫码付费后驶离停车场,车主均未向工作人员索要停车发票,后者也未主动提供。
记者在该停车场停车后,扫码支付了3元停车费,随后步行至停车场入口索票。当被问到为何不在出口处主动提供停车发票时,值守人员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车辆离场后,可以再开回入口旁边的道沿处停下索票。但记者发现,该地是一个公交站点,无法停车。
“如今有相当一部分无人值守停车场,停车发票都存在‘你不要他不给’的情况,但是也有一部分会主动提供,这样才是合理的。”市民王先生说,如雁塔路万达广场的地下停车场,虽然是自动扫码付费,但出口处有工作人员主动向离场车辆提供停车发票。
外地已有提案 加强对无人值守停车场税收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
但根据记者采访车主及走访到的停车场情况来看,无人值守的停车场可以提供发票,但需要车主自行索要,停车场不会主动提供。许多市民表示,正因为如此,有相当一部分人因嫌麻烦,选择不要停车发票。记者查询发现,对此,外地已有提案,建议加强对无人值守停车场税收监管。
在政协第十三届厦门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关于加强无人值守停车场不提供税费发票问题整改的建议》中提到,目前绝大多数无人值守停车场均无主动提供发票的服务,线上支付后消费者也无法从线上获取电子发票或要求邮寄发票。
提案中建议,需明确无人值守停车场应提供发票,对无发票的无人值守停车场进行限期整改。建议税务部门加强对无人值守停车场税收监管,防止因索票困难而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
对此可参考高速公路无人收费口(移动支付通道)的做法,强制要求“移动支付”后可自动从“出票口”为消费者提供发票;或参考网约车模式,强制要求通过线上收取停车费的停车场运营方必须提供电子发票,或满足一定时长可要求运营方邮寄纸质发票。
文/本报记者 白圩珑
图/本报记者 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