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临渭区故市镇王家村的果农杨水琴告诉记者,她家的八亩多黑布林卖了30000多元。
西部网记者 石永波
日前,一则陕西大荔3000余亩黑布林“滞销”的消息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此后又有平台爆出陕西周至300万斤黑布林“滞销”,文中描述的情况之严重,果农生存之困境让人心疼,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7月19日,西部网记者先后来到渭南市大荔县和临渭区黑布林主产区了解情况。
集中上市导致销售难 管护好的卖的比去年好
“我已经卖了8亩多了,还有2亩没有卖,收入30000多元,平均下来一斤1块钱。”68岁的临渭区故市镇王家村的果农杨水琴告诉记者,她家的果园今年比去年卖的好多了,根本不存在滞销的事情,只是价格没有原来好,有些人不愿意卖。
杨水琴说,刚开始上市的时候一斤可以卖到1.4元,因为周边的黑布林大量上市,价格一直掉,最低都降到了6毛钱,很多人想等价格好了再卖,谁知道越等收购价格越低。
“孩子都出去打工去了,不愿意管这,我摘果子都是雇人干的,一天80元,在周围村雇了十几个人。”杨水琴告说,她和丈夫两人身体还算硬朗,会定期打药浇水,疏花疏果,管理的比较好,所以卖的比其他的园子好一些。
和杨水琴同村的徐伟老人就是在观望中错过了价格好的时候,75岁的他和老伴种了15亩黑布林,现在还有七八亩没有卖。
“价掉的反而还没有客商来了。”徐伟老人告诉记者,原先客商主动来订购,直接就给定金,现在都是先过来看一看园子里的果子,看上了才要,现在6毛钱一斤卖连本钱都回不来,但是他现在也不求价钱多高了,能卖出去就行,不然果子再不摘就烂到地里了,一毛钱都挣不回来。
记者走访发现,黑布林产区果农大多是50后、60后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劳动力很短缺,许多老人在果园管理上确实存在力不从心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就导致果子质量有所下降,而客商只会选择最好的果子收。
在当地从事水果收购的一位客商告诉记者,去年当地的果园受了冻害,减产严重,果农几乎都亏了,今年则是一个丰收年,很多果农为了高产,挂果的时候没有疏花疏果,果子很密,一亩地产量能达到4000斤,但是果子的个头、品相、口感等都没有原来好了。
“我们也不愿意见到老百姓果子卖不出去,但是不敢多收,收多了说不定就砸到手了。”这位客商说,今年为了抢上市时间,很多果农果子六七成熟的时候就摘下来卖,前期消费者普遍反映果子口感酸涩,导致整个市场销售疲软,而且果树品种老化、品种单一、集中上市等,也影响着当地黑布林的市场销售。
做了20多年代办的马文雅说,这些年来她多次遇到类似于大荔黑布林这样的情况,丰收了卖不出去的事情常有,主要是供求信息不对称和集中上市的问题,周边货太多,客商肯定就近就收了,已经见怪不怪了,能帮果农把东西卖出去是第一位。
电商企业及时出手助农 人工包装快递成本高比果子价高
在客商收购整体疲软的时候,很多电商平台闻风而至,让很多果农的果子得到了及时的收购和销售。
临渭区故市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主任罗彦斌已经收了周边果农的近100万斤黑布林,平均收购价格是9毛钱左右,他们通过与负责运营陕西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的陕西聚锦华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多家电商公司合作,有效的带动了当地李子的销售。
“我们从1.4元开始收,到后面1.2元,1元,8毛,整体来说也是跟着市场行情走着。”罗彦斌说,现在周边的很多果农都已经找上门来问即将上市的红李子怎么收,他们也在积极的对接更多的电商平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果农的果子卖个好价钱。
陕西聚锦华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姚晓东告诉记者,他们是7月初在大荔采购水蜜桃的时候,了解到了当地黑布林今年丰产,量比较大,但是往年的很多大客商今年没有来,出现了卖难的问题。为了充分了解黑布林市场,姚晓东和同事一起先后去了渭南市大荔县、临渭区和西安市周至县等陕西黑布林主产区。
“通过走访,明显的感受就是市场秩序混乱,有的时候一天早上收购价和下午的收购价相差达20%,加上三地的水果集中上市,量特别大,不及时采摘就容易烂在地里,而且收购价格一直在降,果农很着急。” 姚晓东说,为了避免果农遭受更大的损失,他们在当地租用了两个冷库,只要能看上的园子全部收,同时也紧急对接更多的电商平台,合作伙伴,供应链商家,平价销售,迅速聚集了大量的订单。
“我们行动的越快,货发的越快,果农的损失越低,截止今天,我们的平台已经销售了11万单,共计110万斤黑布林,累计在大荔、临渭区收购了500余户果农的果子。”姚晓东说,从7月7号他们的第一车两千多单发出去以后,到目前为止还在不断的收货,不断的包装,不断的发货,最多的一天发了1万多单。
记者在大荔县姚晓东租来的包装仓库看到,50多人正在分工明确地进行着分拣包装、分拣、套袋、装箱、封箱、贴单、装运工作,一箱箱的黑布林很快的就装到了快递车上。
“果农的黑布林一块钱左右一斤,十斤才是10元,但人工包装快递等其他成本就超过10元,超过了黑布林本身的价值,我们在其中也没有挣到什么钱。”姚晓东坦言,他们上百人半个多月销售了110万斤黑布林,也就500多吨,而一个采购商可能一天就可以收购200吨,解决果农销售问题电商渠道只是辅助,主力还要靠大的采购商,他也呼吁更多的电商和采购商能行动起来,一起帮助果农度过难关。
政府回应:阶段性卖难问题而非“滞销” 原因是农民“不服价”
记者了解到,除了姚晓东外,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多家电商企业和供应链企业也纷纷到大荔、周至等黑布林产地,开展电商助农销售活动,对缓解当地果农的卖难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在积极助农过程中,也出现了个别电商平台为了让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过度宣传“滞销”情况,利用果农可怜形象打悲情牌,遭到了媒体、网友、电商和当地政府及果农质疑。
“滞销意味着无人收购,可收购一直都在进行,现在大荔县黑布林销售已经结束,但有的电商平台至今仍然在打悲情牌,就是为了自己的流量和利益进行炒作。”针对有电商平台及媒体报道(传播)大荔黑布林“滞销”的消息,大荔县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桂荣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某电商平台发布的大荔黑布林“滞销”的图片之一,图中果农无奈的表情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滞销?绝对没有,最多只能说是果贱伤农,阶段性供大于求。”王桂荣说,大荔当地黑布林收购价今年为每斤0.5-1.2元一斤,比往年略低几毛钱,但品相好的黑布林前期已经售出,品相一般的因为价低,果农不愿出手,也就是说农民“不服价”。
为了显示滞销,一些电商平台拍照时甚至将筐里的李子倒在地上,再拍一些田里的烂果,而事实上每年果农在售出前都会把这些有虫害或被刮伤的果子扔掉。
临渭区故市镇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镇长李莉朱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李子是当地的扶贫主导产业,种植面积1.6万亩,最近集中上市,因为大荔、周至等李子被“滞销”影响,当地的李子也出现了价格低,卖难的问题,对果农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应对卖难问题,镇上召开了产品上市发布会,联系邀请了多个采购商和电商企业,想法设法扩大销售渠道,目前当地黑布林的销售已经接近尾声。
“现在镇上的李子种植还是以小农户为主,需要对果农进行引导,推动品质提升。”李莉朱说,下一步镇上将在李子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加强技术指导,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动力度,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品牌,提升产业标准化,进行集约化管理,建立桃李长廊,三产融合发展,争取申请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升当地李子产业市场竞争力。
黑布林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电商助农要从标准化生产抓起
“水果种植很容易出现大小年情况,增产不增收,丰产不丰收,果贱伤农的情况时有发生,果农还是要在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种植等方面下功夫,要种出优质的产品,好的产品肯定不愁卖。”姚晓东说,从这次大荔、周至、临渭区等地的黑布林遭遇销售难,说明这个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他以大荔冬枣举例说,目前大荔冬枣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标准化的种植和技术管理,同时通过土棚、钢构棚、温室棚、凉棚等有效的错开了冬枣上市时间,从六月初到九月份一直有售,而且价格也一直比较稳定,最早上市的土棚的冬枣价格高达百元,后期的凉棚价格一斤也在10元以上。
姚晓东告诉记者,今年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授权他们运营陕西原产地商品官方旗舰店后,他们就开始联合一些供应链企业探索原产地农产品的订单种植,尝试直接对接果农,进行原产地订单采购,引导果农按照他们定的标准进行种植管理,他们进行订单收购,采取电商平台预售等新的营销方式,希望为陕西原产地农产品销售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农村电商专家魏延安认为,电商助农是好,但是需要注意:一是宣传上有度,不能过度煽情,要严禁任何形式的借用消费扶贫营销,确保爱心不受伤害;二是组织上有序,绝对不是把东西上网那么简单,从源头的产品质量控制到中间的仓储、包装、物流到最后的客户服务与售后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把关;三是一定要确保真实和精确,要精准到什么乡什么村什么农户生产的,怎么种的,怎么收的,谁最后卖出去的,相关信息最好有政府背书。
魏延安表示,电商助农不仅仅是让农特产品上网,还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得更紧密,预售、众筹、领养、定向采购都是可行的办法,特别是消费扶贫的兴起,又为电商扶贫打开一扇新的窗口。而消费扶贫需要加强源头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好标准化生产,重视产后的贮藏保鲜、包装分拣、品牌设计等环节,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让消费者买得情愿,吃的满意,最终是以商道来行人道,才是电商助农的正道。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