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洋县,常有展翅高飞的朱鹮,掠过一畦畦稻田、一座座小丘,或落在田间,或落在枝头,灵动且优雅。

  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由令人倍感欣慰。

  上世纪中叶,全世界野生朱鹮濒临灭绝。1981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刘荫增带领“中国朱鹮专题考察队”历经3年、5万公里的考察后,在洋县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此后的38年间,经过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野化放飞,朱鹮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达到3000余只。它们在陕西得以复壮,并飞出洋县、飞向世界。

     就地保护 拯救濒危物种

  开展野生朱鹮种群就地保护工作对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尤为重要。

  当年在发现朱鹮后的第4天,洋县便发布了关于认真保护世界珍禽朱鹮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四不准”;第7天,洋县林业局抽调路宝忠、王跃进、陈友平、赵志厚成立了“秦岭Ⅰ号朱鹮群体4人保护小组”,协助刘荫增进行朱鹮拯救工作。

  “当时,我们采用了死看硬守的办法,天天紧盯着这7只朱鹮。它们飞到哪,我们就带着干粮跟到哪。一边保护,一边观察记录朱鹮习性和状态。前一天看它飞过哪座山头,第二天一大早就在那座山头等着,看它再往哪里飞。”路宝忠回忆。

  每年3月到6月,朱鹮进入繁殖期。朱鹮在树上筑巢时,保护小组就在树下搭一个值班棚,同时在远处能观察到鸟窝的平地上搭一个观察棚,进行24小时监控。此外,他们在树干上涂抹黄油、安装防爬刀片架、挂伞形防蛇罩以防止蛇、黄鼠狼等朱鹮天敌上树吞吃卵和幼雏;在巢树下架设救护网防止雏鸟坠落伤亡……

  随着朱鹮数量的不断增加,1986年,朱鹮保护观察站成立;2001年陕西朱鹮保护区成立;2003年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朱鹮保护区采取“保护站+巡护员+农户”的模式,培训巡护员,将朱鹮繁殖期监护工作交给当地农户。同时,当地还对保护朱鹮巢穴、看护幼鸟的村民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经过38年的保护,洋县的7只朱鹮“开枝散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3000多只朱鹮均为洋县朱鹮的后代,洋县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朱鹮种群基地。

  易地保护 提高种群数量

  孤立的朱鹮种群非常脆弱,一旦遭遇突发疾病和自然灾害等事件,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对此,我省林业部门积极开展朱鹮易地保护工作。

  2002年3月,位于周至县楼观台的省珍稀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现属省林科院)从洋县人工种群中引进60只朱鹮,开始进行朱鹮人工繁育,并逐步完善朱鹮自然繁育体系。

  6月24日,记者来到省林科院朱鹮繁育放归基地。工作人员张军风站在护鸟笼外指着树上的朱鹮对记者说:“头部颜色偏黄的是幼鸟,偏红的便是成鸟。今年繁殖期我们这里新添了26只朱鹮,其中人工孵化育雏16只。”

  在自然繁殖过程中,有些朱鹮宝宝会被朱鹮妈妈扔出巢外。在人工圈养条件下,工作人员会把不抚育后代的朱鹮产的卵取出,放入孵化器中进行人工孵化。经过28天人工孵化后,工作人员便会将破壳而出的小朱鹮转移到育雏器中,育雏器的温度比孵化器的低但比室外高。之后,小朱鹮还得在较为温暖的空调房里生活一段时间才能放到室外。

  从2002年至今,通过人工育雏、自然育雏和义亲代养等模式,省林科院朱鹮繁育放归基地共繁殖成活朱鹮400余只,并向其他朱鹮繁育机构提供朱鹮种源68只,支持建立异地人工种群4处。目前,这里存栏222只朱鹮,是全世界较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种群基地。

       野化放飞 恢复历史分布

  保护朱鹮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它们重回大自然的怀抱。野化放飞能扩大朱鹮栖息地范围,在历史分布区重新恢复种群分布。

  1981年我国发现朱鹮后引起了日本的格外关注,中日两国随即开展了朱鹮保护合作。省林业局朱鹮专家常秀云自工作以后就开始自学日语,时常与日本“朱鹮爷爷”村本义雄进行交流,村本义雄还亲切地称她为“朱鹮公主”。

  2004年,常秀云争取到村本义雄对我国朱鹮野化放飞1000万日元的资金支持。随后,我省启动了异地野化放飞项目申请和实地考察。

  常秀云介绍,朱鹮野外生存环境要具备三要素:水田、大树和居民。有水田,朱鹮才能够进行觅食;有长着水平树枝的大树,朱鹮才能在上面筑巢;有少量居民,朱鹮才能避免受到猛禽攻击。

  在多次考察后,常秀云将这一项目的实施地点锁定在了距离洋县100公里的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这里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0.2%,水田面积530亩,生态环境与洋县野生朱鹮栖息地相近。

  在正式放飞前,选定的朱鹮要在模拟的自然生态条件下进行野化训练。2007年5月31日上午,13对经过野化训练的人工繁育朱鹮从笼中相继飞出,翱翔蓝天。这是我国首次正式对朱鹮进行野化异地放飞,标志着中国朱鹮拯救工作进入了回归自然的新阶段。

  2013年,我省在铜川市举行了我国秦岭以北地区首次朱鹮野化放飞,截至目前,已在铜川放飞朱鹮62只。6年间,共有85只“铜川籍”朱鹮在这里出生。除了陕西,这几年浙江、河南及日本、韩国等地也相继对朱鹮进行了野化放飞并取得成功。

  38年过去了,野生朱鹮数量从7只增加到3000余只。我省对朱鹮的保护被国际保护组织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但是正如“朱鹮发现者”刘荫增所说,“种群不超过2万只依然是濒危鸟类”。朱鹮的保护工作仍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