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陕西进入自贸区时代。如今半年多过去了,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商事制度改革和投资贸易便利化创新试点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陕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首先开展的就是“放管服”改革。其中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建立了“一口受理、多证合一、多项联办”的联办平台。全面推行微信远程办照、企业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登记注册的时间大幅压缩,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3天以内。

  “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分别向自贸试验区下放(委托)213项省级管理事项和103项市级管理事项,原来企业需要到省市相关部门办理的经营许可事项不出自贸试验区,在综合服务大厅就可以尽快办理,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综合信息处处长王红学说。

  通过自贸试验区一系列改革创新释放的制度红利吸引境外企业到自贸试验区内发展。“放管服”改革得到了深入推进,给企业注册带来了极大变化。

  通过一减一加,进一步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一“减”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使用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对外资限制类的项目减少到了95项。一“加”是将陕西地区鼓励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增加到了26项,在这个目录内的外商投资项目,均可享受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此外,搭建一系列招商引资吸引外资的平台,出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优惠政策。

  截至10月13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6114户,其中外资企业70户;新增注册资本1856.6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企业注册资本3.65亿美元。

  陕西自贸试验区落户,对于市民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进口商品的价格。随着自贸区的获批和各类指定进口口岸的运营,西安港直接进口哈萨克斯坦的面粉、欧洲的食用油、北美的肉品,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自贸区内设立的西安港进口商品直营店(ULIFE)、澜博LENPO跨境购物中心、西安港进口红酒交易基地等,国外商品总体优惠了20%到30%以上。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办主任邓飞龙介绍,西安港还有整车进口口岸,正在申请平行进口汽车资质,今后在国外进口车方面也有优势。

  本报记者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