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2”工资低升职难 基层年轻干部想“逃离

  基层干部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群体。在不少群众眼中,他们既然也属于公务员,就一定意味着高收入、铁饭碗;可在不少正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看来,这意味着“5+2”、“白加黑”、升值空间低。不少年轻基层干部的心中也很纠结:工资为什么这么低?工作为什么那么忙?前途究竟在哪里?

  古语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毋庸置疑,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沃土。干部从基层选拔、在基层成长、到基层培养,是我们一贯的用人方针。只有经过基层的充分磨砺,才能逐渐成长为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另一方面,如果说基层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那么基层公务员就是一个个细胞。他们扎根基层,是最接近群众的公权力行使者,深刻影响着中国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对于老百姓来说,在日常的生活中所接触的也大多是基层干部。后者的一言一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百姓对于政府的认同度。

  但是,对于刚刚踏入基层的年轻人而言,基层也是问题最复杂、任务最繁重、待遇最差、级别最低的地方。理想的高远与现实的骨感、24小时随时待命的高负荷工作,让不少年轻基层干部的心中,总有很多纠结。

  工作:一河滩,解决起来又棘手

  “国家层面的所有工作,只要你能想到的,除了外交,在乡镇工作中都能体现出来。哪怕就是军事方面,乡镇上也有民兵武装等方面的工作要做。”从县机关下到乡镇工作7年后,35岁的富县羊泉镇镇长李龙如此描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女子,我们家隔壁的羊把我们家的麦子吃了,咋办呀!你可要为我做主呀!”三年前的麦收季节,刚刚来大荔县羌白镇政府工作的潘盼接到群众的这么一个告状,让她感到又搞笑又无可奈何。对于从小在县城长大的她来说,还是头一遭碰到这样的事情。当时她的第一反应是:“难道不成要政府派人去把羊给抓了呀?”

  束手无策的潘盼找镇领导寻求解决办法,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告诉她,首先要给派出所打电话,派个民警去协调;然后再去现场核实,为受损的种粮户申请小麦补助;最后再提醒广大村民,麦收季节尽量不要将羊群放出来。听到领导井井有条的安排,潘盼豁然开朗,也让刚刚走上基层岗位的她认识到基层果真是个大舞台。“在这里,真是群众事情无小事。很多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发生,很多按理来说不归政府管的事情,老百姓也会寄希望于你去为他们做主,很多你觉得没有解决办法的事情,总能想到对应的处理方式。”性格开朗活泼的潘盼说道。

  现在,经过3年的基层磨砺,潘盼在大荔县苏村镇担任镇长助理的职务,需要处理的事情更加繁杂。此外,作为镇上的一名干部,27岁的她也有包村的任务。“什么是包村,简单说来就是这个村上大大小小的一切事情都需要你去处理,比如为高龄老人办理年检、为村民办理小麦补助手续,甚至帮着村民找寻走失的猫。”潘盼说。

  全面而细致地为自己辖区的人民服务,几乎是所有身在基层干部的共同感悟。“国家层面的所有工作,只要你能想到的,除了外交,在乡镇工作中都能体现出来。哪怕就是军事方面,乡镇上也有民兵武装等方面的工作要做。”从县机关下到乡镇工作7年后,35岁的富县羊泉镇镇长李龙如此描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这之前,他已经在本县的四个乡镇的不同岗位任职。由于富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境内植被较多,李龙在乡镇上工作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防火和防汛。“防火过后就是防汛,防汛过后又是防火,中间还一直贯穿着民生和稳定的压力。”李龙说。

  工作的广泛性之外,是基层工作之“难”。这种难,体现在能够将中、省、市的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下去,又体现在能够随时处理与本地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急事、难事。作为一镇之长,富县交道镇镇长訾小萍需要经常下村去调研。她说:“你一下去,许多不曾想到的事情便会发生,这就需要干部具备临危不惧的精神和极高的政治艺术。”有一次訾小萍刚经过一个村子,便被全村几百号人团团围住,要求立即为他们修建一条连接外面的公路,并称若是问题不当场解决便绝不让她走。这位30多岁的女干部没有被这种阵势给吓住,而是耐心细致地与在场的农民们攀谈起来。“作为镇长,我没有修路的资金和权力,但我又不能跟百姓说我没有能力去解决,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訾小萍回忆道。最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在和村民们连续商量了7个小时后,双方终于找出了解决之道。

  背后:工资低,升职遇到“天花板”

  “长期处于基层,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又不能与城市中的公务员群体相比较,这样的境况极易对地方的政治生态产生负面影响。一些长期不得志的官员,受不了基层工作的辛苦,于是便有了‘走偏门’之心。”郭兴全这样分析。

  与同在一个县工作的李龙一样,訾小萍也面临着防汛等方面的压力。2013年的汛期,为保障灾情出现时干部能够第一时间赶到,訾小萍一直驻扎在镇政府,连续一个多月都未回过县城的家。等防汛结束后,在回家的车里她再次看到县城的灯火辉煌时,不禁感慨道:“城里真好!”

  訾小萍的工作状态只是基层年轻干部们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而言,工作时间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日休息不保证”、“24小时在线”、“白加黑”……这些玩笑似的话语所折射的恰恰是基层工作的真实状态。

  潘盼所在的苏村镇位于渭河北岸,这里是一片河滩地,风一吹,沙子便逼得人睁不开眼。但因为工作方面的原因,潘盼还是要经常去河坝上,然后带着满身的沙尘味回来吃饭。看到大学时代的好友在朋友圈中发的身在西餐馆吃着牛排、喝着咖啡的美图,乐观的她只是以押韵式的口吻回了句:我吃着凉馍,上了坝上。

  辛勤工作的同时,基层的年轻干部们还带有对于家人的亏欠。在记者采访的间隙,镇长李龙接到了自己镇上一位副镇长的请假电话,请假理由是一直生病住院的老母亲当天要出院。但另一方面,这段时期富县正处于防汛的关键期,这位副镇长手上的活也很难找人替代。因此,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镇政府对他的批假也只能以小时为单位,要求其接送完母亲后立即返回单位。

  据李龙介绍,他经常在半夜接到下属的请假申请,原因大都是身在县城或是老家的孩子生病,急需送往医院。但因为乡镇工作的紧迫性,他也只能给下属们批一晚上的假。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乡镇的干部们在处理完家中的事情后,还必须在第二天早上上班前赶回岗位上。

  长期的基层工作,使得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干部们与自己家人无形间产生了距离感。与潘盼在同一镇政府上班的一位女干部小吴是一位典型的“走读式干部”。作为一名外县考进来的公务员,小吴的女儿正在她的老家上幼儿园,半个月才能相见一次。在一次参加完女儿的家长会后,这位女同事趴在办公桌上失声痛哭。周围人问起原因才知道,原来是女儿的班主任说女儿是班级中最内向的一个孩子,从来不主动去跟人沟通。听到这话,小吴觉得自己对于女儿的愧疚无以复加。

  工作压力大、与家人相距较远、升职上的困难,让一些满怀热情的年轻人逐渐丧失了刚参加工作时的那份激情。“乡镇上很难留住人,条件实在是太艰辛了。一个乡镇政府,多的话一两百号人,少的也有四五十人,领导岗位就那么几个。一些年轻人干着干着觉得升迁无望,于是便开始怠工。上面给他安排啥,他做啥;上面若是没有安排,他就天天在那闲坐着,看到问题也绝不会主动去解决。”做镇长几年了,李龙感慨许多基层公务员辛勤工作的唯一动力只是单纯地想要调回城里。

  “长期处于基层,工资待遇和政治待遇又不能与城市中的公务员群体相比较,这样的境况极易对地方的政治生态产生负面影响。一些长期不得志的官员,受不了基层工作的辛苦,于是便有了‘走偏门’之心,跑官、卖官等现象随即出现,官本位的思想进一步被强化。”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兴全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