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表指数表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城市作为人类最为集中的居住点,其宜居性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效和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的追求。对我省各城市宜居性进行量度测评,有助于提升全省及各个城市宜居水平和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我们负着一天的行色匆匆,我们希望一路顺畅地回到家人身边;当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疲惫不已,我们希望抬头能看到一片蓝色的天;当我们扛着行囊从远方来到一个大城市,我们希望这里就是我们永远的家。

  陕西省信息中心对陕西宜居城市做了系统的分析,其指标体系分为社会宜容入度、环境适宜度、生活便捷度和宜居馈应度四个方面,包含21个二级指标。城市作为人类最为集中的居住点,其宜居性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效和人们对美好城市生活的追求。对我省各市城市宜居性进行量度测评,有助于提升全省及各市城市宜居水平和推动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那么哪里才是那座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在陕西,哪座城市能承载诗意栖居的梦想?

  全省宜居水平提高6.8%,宝鸡成为最宜居城市

  赵正永书记曾这样说:“陕西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是由中华民族和各省人民的期望体现的。我们的“陕西梦”就是要建成小康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

  相信在那个美丽的陕西,一个个看得见蓝天,青山碧水的城市将成为人们最美的生活所在。在西安生活了40年的樊阿姨,是20多岁来到西安的。现在已经退休的她,很喜欢发微信。她会在自家的阳台上拍城市的风景,蓝天白云的日子,她在微信上写道:“这让我想起年轻时在家乡的天空。”樊阿姨说,她现在很喜欢西安,因为西安真的越来越美丽,她最大的希望是交通能更方便一点:“我和孩子住得远,有时希望孩子回家吃饭。可是他们下班就要开1个多小时车,才能到我这里。要是地铁能再多一点,就会方便许多。”

  每个城市生活的人们有不同的希望,在陕西信息中心的分析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陕西各个城市都越来越好。全省宜居水平平均值为61.8,较上年度提高6.8%,宜居水平持续提升。各市来看,按综合评价指数高低顺序依次是:宝鸡69.2、西安67.9、铜川66.4、汉中62.9、安康62.7、咸阳61.7、商洛60.9、渭南57.0、榆林56.9、延安52.8。如果按照综合指数50.0以上为宜居城市,各市均进入宜居城市行列。

  三大区域宜居水平显然有别,陕北地区提升最快。关中各市城市最宜居(64.4),陕南各市城市宜居水平居中(62.1),陕北各市城市宜居水平相对落后(54.8)。与上年度相比,陕北地区提高幅度最大为10.41%,关中地区提高幅度最小为4.55%。

  全省社会宜容入度指数最高,生活便捷度指数提升最明显。全省社会宜容入度、环境适宜度、生活便捷度、宜居馈应度指数平均值为0.743、0.688、0.489和0.633,分别较上年度提升13.6%、3.9%、15.3%和下降0.5%。生活便捷度指数提升最快主要得益于全省交通便捷性提升,市政设施水平和居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教文卫体设施水平也稳步提高。宜居馈应度指数下降主要是部分城市社会安全指数下降比较明显,人口死亡率略微升高,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有所回升。

  宝鸡咸阳均衡发展,其他各市各具特点

  宝鸡、咸阳属于均衡发展型宜居城市,宜居水平居全省第1和第6。宝鸡社会宜容入度、环境适宜度、生活便捷度、宜居馈应度分别居全省第3、第5、第2和第1。其中,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绿化指数居全省第1,基本保险覆盖率、居民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城市包容性、交通便捷指数、市政设施水平、教文卫体设施水平等多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与上年度相比,社会宜容入性和生活便捷性分别提高15.2%和16.5%,其中城市包容性、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教文卫体设施水平等指标改善较多。不足之处是高危产妇占产妇比重较大,空气质量达标率偏低,且社区服务设施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空气质量达标率等指标较上年度有所回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回升。

  咸阳社会宜容入度、环境适宜度、生活便捷度、宜居馈应度分别居全省第6、第7、第3和第4。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市绿化指数、市政设施水平、商业服务设施数、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等指标居全省前列。与上年度相比,咸阳整体宜居水平仅提高0.8%,为各市涨幅最慢。其中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城镇化率、社会治安满意率、市政设施水平等指标提升较快,但空气质量达标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万人拥有载客汽车数、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以及城市包容性、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等调查数据回落较多,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也略有回升。

  西安、渭南是社会宜容入度和生活便捷度双支撑型宜居城市,宜居水平分别居全省第2和第8。西安社会宜容入度指数为0.913,居全省第2。其中,城镇化率全省第1,基本保险覆盖率全省第2。生活便捷度指数为0.784,居全省第1。其中,交通便捷指数、市政设施水平、商业服务设施数量、教文卫体设施水平居全省第1。与上年度相比,西安整体宜居水平提高2.3%,其中社会宜容入性和生活便捷性分别提高7.5%和3.7%。具体来看,城镇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千人床位数、三甲医院数等指标提升较快。

  渭南社会宜容入度指数为0.725,居全省第5。其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全省第2,基本保险覆盖率全省第4,城市包容性较强。生活便捷度指数为0.496,居全省第4。其中,交通便捷指数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居全省第3,市政设施水平全省第4。与上年度相比,渭南整体宜居水平提高2.2%,其中社会宜容入性和生活便捷性分别提高了7.3%和2.0%。具体来看,居民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城镇登记失业率、市政设施水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教文卫体设施水平等指标提升较快。

  西安、渭南宜居水平的短板是环境适宜性和宜居馈应效果较低。西安环境适宜度指数排全省第9,宜居馈应度指数排全省末位。其中空气质量达标率和社会治安满意率排全省末位,主观居民幸福感、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高危产妇比重等指标排名靠后。铜川社会宜容入度、环境适宜度和宜居馈应度居各市前列,生活便捷度排名略靠后,整体宜居水平居全省第3。

  铜川社会宜容入度指数为0.928,居全省第1。其中,基本保险覆盖率全省第1,城镇化率全省第2。环境适宜度指数为0.748,居全省第4。其中,城市绿化指数和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全省第2,空气质量达标率居关中五市首位。宜居馈应度指数为0.690,居全省第2,其中妇幼安全保健水平全省第1。与上年度相比,社会宜容入性提升最快为13.7%,其中基本保险覆盖率、居民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情况提升较快,就业水平改善。不足之处是生活便捷性排名略靠后,主要是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和城区零售业网点数偏少,燃气普及率偏低,三甲医院缺乏,且社会治安满意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绿化覆盖面积等指标较上年度略有回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也略有回升。

  汉中、安康、商洛属于环境适宜度和宜居馈应度双支撑型宜居城市,宜居水平分别居全省第4、第5和第7。

  汉中环境适宜度指数为0.799,居全省第2。其中,污水集中处理率全省第2,空气质量达标率、居民居住环境满意度全省第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绿化指数全省第4。宜居馈应度指数为0.654,居全省第5。其中,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社会安全指数全省第3。生活便捷度排名靠后,但提升幅度最大。汉中生活便捷指数为0.375,居全省第9。其中万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万人拥有载客汽车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自来水普及率等指标偏低。与上年度相比,生活便捷性提升36.5%,促使其宜居水平较大幅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