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共读”活动的戴军

  在很多人看来,读书是件极私密的事。为什么读、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完全都是你说了算。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的阅读模式开始改变,网上打卡阅读、组团阅读正吸引着不少人加入,成为新的流行趋势。

  网友每天在群里“打卡阅读”

  小陈是在网上看完小说《白鹿原》的。

  今年年初,他加入了一个微信读书群,群里的成员,根据不同爱好,分为不同小组,共同读书。

  小陈加入的是“经典阅读组”。所谓经典阅读,主要是读一些名著。这个小组200多人,全国各地都有,大家素不相识,每天都在这个群里“打卡阅读”。

  “一个阅读周期是100天,每天晚上抽出一小时,读完规定章节,大家在群里签到、打卡,交流彼此读书心得,很火爆。”小陈是西安人,他选择的第一本书便是陈忠实的《白鹿原》,“平时工作太忙,这种名著根本看不完,加入这个读书群,有人监督你、提醒你,就能坚持下来。”

  这种模式,被称为“打卡阅读”。事实上,时下各种共读APP(手机软件)和微信公众号遍地开花,每天都有阅读材料发到群里,材料并不长,大概花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完成任务,群里的成员定期交流读书心得,或者提交读书笔记。以某知名共读APP为例,目前已拥有2000多万成员,建立了超过10万个共读群。

  带来了新的商机

  “80后”小伙戴军,就曾发起过类似的共读活动,他最深刻的一个感触是,“网上共读、打卡阅读克服了惰性,且有一种竞争的乐趣。”

  戴军从小酷爱阅读,在西安读完大学后,曾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多年。活动刚刚发起时,仅仅一天时间,群里就加入了20多个人,为了增加互动性,除了每日的线上阅读,戴军还将自家的地下室,改装成了一间公共阅读室,将自己的上千本藏书,摆在阅读室,供书友们免费阅读,并定期组织小型的读书沙龙。

  戴军将此比喻成去健身房健身,“一个人去健身房,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下来,所以健身时找个‘健身搭子’很重要。网上共读也是同理,使大家拥有了更多分享读书体验的渠道,回归系统阅读、深度阅读。”

  阅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商机。随着用户群体的不断增加,国内一些共读平台已尝试将盈利模式向售卖文创、家居、图书等产品方面延伸,比如,你可以直接在共读类APP或微信公众号上买茶杯、靠枕、钢笔、笔记本、耳机、移动电源等产品,都是使读书这件文艺的事儿“变现”的新探索。

  文/图本报记者宋雨 实习生宣墨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