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讯让李婷引以为豪的,是家中这座上百年的老宅院。

  作为李家第六代孙女,37岁的她在这里出生,从小听着祖辈们代代相传的故事长大,对院子的历史、建筑、古迹,如数家珍。

  昨天,她通过三秦都市报,将老宅院下隐藏的一条密道首次曝光,希望能唤起更多人的认同。“如此形态完整、保存完好的密道,在西安市的民宅中并不多见。”她说,这是非常珍贵的民间记忆和历史文脉,希望能妥善保护。

  近百米长密道

  可同时容纳百人

  西安东木头市88号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光绪年间,曾长期当作督军府,迄今已有上百年历史。

  李家祖籍临潼,早年做过皮草生意,上世纪20年代前后将整座院子购买,两跨三进四出格局,还带有后花园,由北向南绵延百余米。

  一直到昨天,院子的部分建筑虽然进行过修缮和改造,但整体布局错落有致,照壁、天井、门楼以及大量木雕、砖雕图案,清静、幽雅、恬淡,无不反映出当初设计者的匠心。

  地下密道在第三进的院子里,最深处距离地面7.6米,全部由青砖砌筑,长度近百米,最窄处不足一米。

  三秦都市报记者获得允许,进入密道内。从一个直径不足一米的入口进入后,是非常陡峭的台阶,密道内竖井、通道、排水、排气、耳室等一应俱全,还专门修建了很多用于摆放烛台的洞口。值得一提的是,密道的每一个通气道,都直通着地面,气口处设计成形状各异的造型,不易被外人发现。

  “密道可以同时容纳百人,对它的有效保护,可以填补西安古民居密道研究领域的空白。”70岁的李鸿均告诉记者,当年社会动荡,战事频繁,他的曾祖父为了躲避战乱,请人挖了这条密道。“挖密道时,为安全起见,所挖的土不出院子,而是在后院堆起一座小山。”

  见证祖辈们

  爱国爱家的美德

  李鸿均是李婷的大伯,同样在这座院子里出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他看来,密道见证了祖辈们爱国爱家的传统美德,“据家里的长辈讲,1926年4月至11月期间,西安围城战役时,城内粮食缺乏,为渡过难关,长辈们在密道里储存粮食,以备饥荒。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飞机轰炸西安,西安军民团结一致,抵抗侵略,东木头市居民还在这个密道里避过难。”

  李婷说,曾经的李家大院,是一座两跨三进四出的大宅子,前两进院,由于年久失修和产权变动,如今早已面目全非,现在存留的这个院落,其实只是整个李家三进大院的第三进,“也就是后院部分。”尽管目前的房产都分到了几位父辈们的名下,但共同保护和维护这座老宅院的责任承担,大家都是一致的。这些共识,并没有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是多年来大家都是这样自觉地遵守着。

  “就我来说,老宅院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一份殊荣。”如今,李家有了第七代后人,李婷说,这个大家族的每一个人,不仅是这座老宅院的一部分,同时也给予了这座宅院生活气息和精气神。

  今年8月起,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全面启动,老宅院被列入征收范围。

  目前,院子里一些后期加盖的建筑,已全部进行了测量。记者昨天从项目指挥部了解到,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已经对这座宅院的古迹、古建筑等,进行了多次鉴定和评估,对于一些确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也会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至于如何保存,目前相关部门还在进一步调研、论证。

  (文/三秦都市报记者 宋雨 图//三秦都市报记者 李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