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感恩让大家很费解

  企业家郭永胜出生于铁路工人家庭,家境贫寒,从小饱经磨难,为了能继续学业,曾利用假期帮人放羊、卖菜、打小工挣学费,到草滩农场捡丢弃的萝卜、菜叶充饥。正是这种艰苦生活的磨炼,使他养成了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的良好品德。得知自己曾经插队落户的傅家庄还是贫困村,人均耕地只有7分,人均年收入不到1400元,村民普遍存在因为贫困而看病难、孩子上学难。多年来,他不断捐款捐物,帮贫济困。2001年又花2.3万元帮助村里种了甜柿子树苗。虽然扶持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村民的贫困情况依旧。郭永胜意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贫困村,不仅要输血,更要帮他们造血。经过考察论证,他出资在村里建设塑料厂,用企业带动和帮助村民“造血”。

  在资助学生上,他也一直信奉用知识改变这些贫苦孩子家庭命运的道理。他给自己当年资助的20多位学生提出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每学期把成绩单发过来,“为的是督促这些孩子用功,不要荒废学业,也不要辜负家人和社会的期望。”

  刚开始这些学生还能按时把自己的学习成绩向郭永胜作汇报,慢慢地这个习惯就没有了。想着学生学习都很紧张,郭永胜没有提出强求,叮嘱工作人员要按时给学生把钱寄过去。“有些学生提出预支资助款,还有的直接上门称有额外花销,希望也能满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厂给这些学生还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岗位,但许多学生认为太苦、没时间、甚至抱怨食堂的菜品没有外面餐厅的花样多。

  郭永胜在办公室内一直珍藏着两瓶西凤酒,他舍不得喝,说这是一位宝鸡受资助的学生托人带给自己的。过年还能收到一些学生的拜年短信,这些他都感到非常欣慰。“我真的不要他们的感恩和回报,只是希望他们能早日能凭借知识和技能实现自食其力,让他们贫困的家庭情况有所改观,让父母也能享受到辛苦的成果。”

  记者联系这位宝鸡学生,得到的回答是自己现在很好,不希望外界知道自己曾被资助的经历。他的姐姐答复记者,那两瓶酒是自己带去的,就是表示谢意。接受郭永胜资助的恩情自然不会忘,但就是不知道如何报恩与表达。

  慈善法开启社会筑底的时代

  2015年1月12日中午,陕西蓝天救援队队员@大树突发脑出血,处于昏迷状态,被家属紧急送往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经诊断为“肾衰竭出血热”、“蛛网膜下腔出血”。得知有队员因重病住院的消息后,救援队袁队长赶赴医院向医生提出,不要考虑费用,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当时@大树每天的花费都是上万元,虽然家属没有提出救助要求,救援队考虑到他上有八旬老母,家属没有稳定收入,特别是孩子还小,60名队员自发展开了捐款。

  救助救援队员的号召被大家发布到了贴吧和论坛上,社会热心人士闻讯加入,六七位以前被救援队搜救出山的游客也捐款表示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队员@柳絮儿、@燕子格格、@百合每天都要在监护室外守候,等待@大树醒来。医院和血库出现血小板紧缺时,20个队员马上赶赴血站伸出了自己的胳膊。

  “@大树参与救援12年,他自己处于险境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一份心意也能让他感受到温暖。再则,我们是出生入死的兄弟,我们更希望奇迹也能在他身上发生。”然而8天后@大树还是走了。他的家人主动联系救援队,要求把没有花完的钱退回来。救援队让其用于料理@大树的后事,结果几天后,家属又拿着账单和余款来到救援队。解释说大家都不容易,自己家庭的困难能自己去克服。希望余款能留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

  @柳絮儿从事慈善事业30余年,在她看来,“为善之道,无非分人以财”,即慈善事业无非是给予弱势群体财力支持而已,但真心是平等,是仁慈,是包容,是厚道,更是真诚。

  财经时评员王振耀表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的慈善事业主要体现为邻里互助、直接施救式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尽管有着悠久的慈善传统,却缺乏运用民间组织进行慈善活动的经验。传统慈善走向现代慈善,面临诸多尴尬,急需建立现代慈善体系,提高管理水平。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我国今年出台的慈善法,为慈善事业提供了更多制度保障。同时,慈善活动还需要相应的经济制度积极配合,从制度上激发慈善的动力。慈善立法之所以在近期提速,原因在于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慈善事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同时也凸显法律和规制之不足。而法制是促进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手段,更是开启社会筑底的时代。

  文/图本报记者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