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一号铜车马 (资料图片)秦陵一号铜车马 (资料图片)
秦陵二号铜车马(资料图片)秦陵二号铜车马(资料图片)

  41年前,在秦陵西侧20米处的一个陪葬坑里,考古人员发掘出土了两乘铜车马。此后,文保工作者经过整整8年研究、保护、修复,当3000多块青铜碎片成功地复原为有着“青铜之冠”美誉的铜车马后,举世震惊。

  2021年5月12日,秦陵二号铜车马从秦陵博物院文物库房安全运抵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博物馆,重新组装后,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再度亮相。

  41年后,堪称“世界级豪车”的秦陵铜车马,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惊世发现  探铲“探”出“世界级豪车”

  时间回到1978年6月。

  盛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的一块刚刚收割完小麦的农田里,考古人员一次又一次地将手中的探铲深深插进泥土中……为了解秦陵陵园的布局和地下埋藏情况,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队对陵园展开了一次大面积的考古普查和勘探。

  “当探铲打到地下七八米的时候,一个栗子般大小的圆形金属件随着土块被带了出来,擦去沾在上面的泥土,金光闪亮直刺眼睛。”这一发现让考古人员惊喜不已,他赶紧报告给钻探领队程学华。“继续探,要仔细探!”程学华拿起探铲亲自探了起来。很快,一个圆形银质构件和一个金片又相继被探铲从地下带出。凭着多年的考古经验,程学华知道这三件器物应是古代马车上的配件,据此可以判断地下应该埋藏着车马。经过进一步的钻探,考古人员分析认为这里应当是一座包含车马随葬品在内的大型陪葬坑。

  两年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队对这处车马坑最北边的一个耳室进行了发掘,从中出土了两乘彩绘铜车马,按照车的前后摆放顺序编为一号车和二号车。

  整体提取  把铜车马搬回修复室

  陪葬坑是一个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底部有一个木椁,木椁内放置两乘铜马车。由于经历了2000多年的时代变迁,木椁全部腐烂,上层的填土全部塌压下来,将两乘铜车马压成碎片。值得庆幸的是,该坑未遭盗扰,破碎的车马部件齐全。

  为了安全起见,考古人员在铜车马坑旁用干草搭起了一个简易棚,日夜守护。然而,仅靠人守护,并不是办法,按传统的清理办法又所需时日久远,更难以保证铜车马的安全。加上当时是隆冬季节,土层已经上冻,继续进行发掘会对遗址及铜车马本身造成一些损伤。所以,如何将铜车马安全、完整、尽快地运入博物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经过考古和修复专家反复研究协商并报请陕西省文物管理部门同意,决定采取整体切割法,将铜车马堆积层连同土遗迹一起从坑底切离并装箱,待搬运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后,再进行后面的工作。刻不容缓,说干就干,考古人员首先根据铜车马被压碎时的断裂状况,将两乘车的堆积体分作4块。1980年12月19日,铜车马的整体提取迁移工作正式开始,用吊车将钢板簸箕放入坑中,簸箕口对着铜车马,架设在板台上的千斤顶将钢板簸箕向铜车马的底层慢慢推进。12月28日,两乘铜车马被装入4个木箱,安全运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修复室。

  巨大挑战  从出土到修复用了8年

  铜车马在地下埋了2000多年,出土时碎成3000多块。一号车损坏情况最为严重,残破成1325块,断口2069个,缺失473处,大部分部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与锈蚀;二号车损坏状况也相当严重,残破成1685块,断口2244个,缺失316处,裂缝55处。如何修复几乎“粉身碎骨”的铜车马,成了摆在文保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

  “伞盖碎成了316块,其直径122厘米,最厚处是3毫米多,最薄的地方只有0.8毫米,发生了严重氧化和变形,修复时根本不知道原来什么样。它的弧度如何、焊接怎么解决、如何组装,对我们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秦陵铜车马发掘、迁移、清理修复的亲历者吴永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铜车马很多地方都比较脆弱,一旦失误就可能对本体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修复中最大的难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矫形,一个是焊接。

  为了保证修复质量,由考古、文物保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专家组成清理修复小组,从1982年开始对2号车进行修复,到1988年一号车修复完成,整个铜车马的发掘、修复、整理共经历了8年时间。

  重要价值  铜车马修复技术获国家级大奖

  “过去的车马坑是真车、活马,埋掉以后朽掉了,它的系驾关系,车和马之间的关系,它的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搞不清楚。铜车马出土以后,由于它完全是金属的,所以它的各种系驾关系的走向基本上是清楚的,我们基本上能够复原它。(现在)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材料做一台秦代的车,套上今天的马是可以走的,这完全没有问题。”吴永琪说。

  作为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马车,它的发现和成功修复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青铜制造技术、车舆制度、车辆结构等具有重要的价值。1997年,秦陵一号铜车马修复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报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