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首例干线飞机进境维修业务落地陕西首例干线飞机进境维修业务落地

  众所周知,“航空产业”以及“蓝天战略”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五波力量”,临空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竞争的新逻辑。两年前,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正式批复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设立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从产业发展来看,两年的时间不算长,然而在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内,目前已经聚集了13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成为西北最大的航空企业总部聚集区,144家国内外物流企业。位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面积144.1平方公里的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通过航线与产业、物流与货物互动,实现了资源加速聚集,其势滔滔可见一斑。

  雄心不止于此。在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中,将通过六大重点任务的“3456”临空发展战略,将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不久前,在空港新城东航维修机库,一架来自柬埔寨澜湄航空的空客A321客机完成了8C检修,这架“12岁”的空客A321于3月1日降落陕西,接受为期24天的8C检修。这是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以来首例干线飞机进境维修业务。

  两年多来,西安临空经济如何抓住机遇,助推陕西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距离“一飞冲天”,还有多少距离?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走进了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进行深入了解。

  依托机场 大枢纽启动发展大引擎

  得枢纽者得天下。对于临空经济更是如此,机场枢纽就是动力源。

  作为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所在地,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处于中国版图的中心位置,这里3个小时航程可覆盖国内所有省份。2019年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十。

  近年来,空港新城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临空经济,众多利好加身,综合保税区获批,第五航权货运、客运航线相继开通,保税航油业务启动,将从航企入驻、运力保障、航线开通等多个维度释放西安的竞争优势,西安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和最佳国际中转机场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也带来全新机遇。

  据了解,2019年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新开并加密首尔、莫斯科、曼谷等10条全货运航线,截至目前,全货运航线增至29条。2020年,空港新城还将新开伊斯坦布尔、大阪等全货运航线5条,其中第五航权货运航线1条,力争货物吞吐量进入全国十强,进一步强化枢纽地位。

  称雄西部,叩关成渝无可回避。根据公开信息报道,在第三跑道和T3A航站楼投用后,重庆江北机场跑道数量和航站楼面积已经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2019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客流突破5000万人次,居全国第4,且天府国际机场明年也将投入使用。面对两雄,西安也在尽力缩小差距。在今年1月国家正式批复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目标设计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30年旅客吞吐量被定格在8300万人次。

  空港新城改革创新发展局局长党李明表示,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项目供地保障已经完成,前期保障项目已经全部开工,站前商务区、商业住宅区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春节前,空港新城和西安高新区、西安国际港务区、铜川市政府、咸阳市政府以及物流企业、行业协会共同成立了西安空港物流联盟,将在今年积极争取进入第二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创新平台 随“机”而动盘活航线资源

  随着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速,航线网络越来越密集,临空经济的发展,将围绕着“飞机”做足文章。

  辖区内的东航机库是西北地区维修规模最大、维修实力最强的飞机维修基地,西安东航赛峰起落架系统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MichelFarrugia曾对记者表示:“这里的政府服务很到位,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让我们的投资变得很便利。”

  2019年12月23日,西安临空产业港项目开工。13家企业与投资方中南高科产业集团现场签约入园,将依托临空优势打造高技术产业聚集地。

  按照规划,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将重点发展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截至目前,东航技术、海航技术、赛峰、科荣达等多家企业在空港新城聚集。目前,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范围内已聚集超过140家企业,涵盖飞机维修、航材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物流运输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了临空全产业链。根据西咸新区产业规划发展,到2020年,临空经济产业营收应达到300亿元,到2025年将突破1000亿元。

  靠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空港新城招商一局局长张兵华一语道破:必须让机场成为商务活跃、消费旺盛的商务区。

  这也将为临空经济提供下一个发力的支点。据空港新城招商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筹备建设航空产业培训中心,用于对飞行员的复训、改驾、升驾培训,以及乘务员、地勤保障人员以及机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为航空公司等相关企业搭建起高端服务业的平台。

  华翰物流2018年进驻空港新城,已经成为西北地区排名前列的航空物流企业,该公司三方事业部经理吕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国际航线开通的数量,距离他们的业务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未来希望可以开通更多的运输航线。

  对此,党李明对记者表示,目前他们正在筹备建立“一带一路”航权资源交易平台,充分发挥好第五航权的政策优势,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航权资源充分联系盘活利用,已经和马尔代夫航空公司进行了合作洽谈。同时,国产飞机租赁出口基地的规划也在不断完善中,发挥西安阎良飞机城的制造优势,将国产支线、中小型飞机通过融资租赁的形式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达到双赢效果。

  专家: 挖掘政策潜力 让软硬实力相辅相成

  “步子还可以更快一点,胆子还可以更大一点!”如何更好利用政策红利,做大做强临空经济,采访中不少学者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对记者表示,应该清醒地看到,西安的临空经济和郑州、成都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空港新城、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应该充分发挥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政策优势和地理上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吸引力,加快对外开放,重视市场需求,逐步缩小差距。同时,他也建议加快机场周边和西安市区的公共交通以及市政道路的建设连接,使两者更快融合发展,降低发展成本。

  “对政策潜力的挖掘还不够充分。”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任保平认为:一,定位需要提高,要打造“一带一路”上的国际航空大枢纽,凸显国际地位,辐射带动西安、陕西、西部向西开放,这样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二,西安本身的区位优势,使得这里的物流成本更加合理,但是目前的航线还是不够多,应该持续增加国际航线,让更多的商品,从西安出口,满足市场需求;三,临空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做不大,实体经济离开临空经济做不强。临空经济要与实体经济有机结合,将陕西的制造业产品搭载临空经济出口,汇聚国际生产要素进入陕西,打造相辅相成的双赢局面。

  本报记者 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