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李傲)近日,一只野生大熊猫横穿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东凉公路,被佛坪县公路局的工作人员用手机拍下。而大熊猫所走的这条秦岭廊道是此前专门为它们所开通的,为了防止栖息地被破坏后大熊猫种群分离,因此贯通道路两侧,使它们随意“交流”和“走访”。据了解,这也是两年内第3次拍摄到大熊猫通过廊道的画面了。

  4月初,在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凉公路上,一只大熊猫出现了。在镜头下大熊猫先是快速通过公路,在跳上路沿后放缓了速度,从容不迫地爬进了密林中消失了。

一只野生大熊猫横穿公路,从容不迫地爬进密林。受访者提供一只野生大熊猫横穿公路,从容不迫地爬进密林。受访者提供

  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但没有发现这只大熊猫,只在沿路的竹林中发现了一些粪便。从视频可以看出这只大熊猫体态健康,活动灵敏。体形不大,可能还是一只“青少年滚滚”。

  而大熊猫出现的地点正是在秦岭大熊猫核心种群和天华山局域种群之间的廊道区域,被称为108国道秦岭大熊猫廊道。它的一侧是观音山保护区,另一侧便是周至保护区。

  为何要在两个保护区间搭建一个“廊道”?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这是解决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所建的,“因为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历史上的道路建设、矿业开采等原因,将原本完整的栖息地割裂成了碎片。而生处其中的大熊猫种群,也随之被分隔开来。所以需要建个廊道使它们原本被分离的种群可以再次走动起来。”

  建立廊道的重要性,工作人员打比方说,假设原本栖息地里有100只熊猫。可能因为修路,把栖息地一分为二。大熊猫也跟着分成了一边95只、一边5只。95只的那边还可正常生活,熊猫之间能继续“交朋友、生宝宝”。但另外5只那边,情况就比较严峻。“且不说它们可能看不上对方,就算能‘结为夫妇’,几代“近亲繁殖”以后,大熊猫的基因得不到新的补充,甚至有最终导致局域种群消失的风险。”工作人员解释道,“因此,108国道秦岭大熊猫廊道所发挥的正是促进大熊猫交流的作用。它的连通,对于天华山局域种群的存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2005年开始,WWF协助保护区在当地开展了栖息地恢复、野生动物监测、动物廊道建设、社区可持续发展等项目,以提升栖息地质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据了解,2018年一只大熊猫被观察到横穿秦岭隧道北侧的公路,而位于廊道西南区域的东凉公路沿线大熊猫活动更加频繁,在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有两次发现大熊猫实体活动。

  工作人员称:“近年来区域内大熊猫活动的多次出现,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地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恢复,廊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并开始发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