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一把茶壶,四部分组成。壶身、壶盖、圈足之外,最重要的是出水口——壶嘴。

  西安畅师傅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将传统的壶嘴进行改良,再利用虹吸原理,在壶把上设计一个小孔,通过这个“机关”控制水流,十分便利。

  “物理知识太奇妙!”昨天,他告诉三秦都市报记者,这项发明近日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下一步就等待投入量产了。

  试验十多年   始终没放弃

  畅师傅名叫畅喜善,66岁,年轻时干过十多年厨子,平时喜欢喝茶、玩壶,爱琢磨,动手能力很强。

  20年前,他迷上了陶艺,并自学了拉坯、烧制和上釉等知识,制作过笔筒、茶洗、酒壶等器物,取得不小进步。也是在玩陶艺的过程中,他逐渐有了自己做一款茶壶的想法,“比如,设计一种不用端起茶壶,就能让茶水自动流出的壶。”

  身边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畅师傅却信心十足,为此他多次前往江西景德镇和江苏宜兴,走访当地的制壶师傅,了解整个制壶流程,希望得到理论支撑。

  按照畅师傅的构想,这样的壶属于自流式茶壶,市面上并不多见,“茶壶一般都有出水口,倒水时捏住手柄向出水口倾斜,茶水流出,但这样容易烫着手或将水洒出来。”

  设想虽然容易,设计起来却非常困难。畅师傅告诉记者,整个构思、设计、试验过程花费了十多年,因为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期间失败了无数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虹吸原理设计自流式茶壶

  一次,他拿一根塑料管给家中的鱼缸换水,突然产生了灵感,“何不运用虹吸原理?”虹吸原理是利用水面高度差的物理现象。有了这个想法,畅师傅尝试在壶把处设计一个气孔,倒茶时无需端起茶壶,只要按住气孔,茶水就会出来,松开气孔,水就会停止。

  第一次试验以失败告终。“给壶里灌入开水,气孔处太烫手。”钻研了好久之后,他在原有的壶把处,增加了一个造型,不仅美观而且隔热。

  一把壶,从打泥条、捏泥片开始,再到塑形、入窑、上釉、1200摄氏度高温烧制,整个工序有十多道,需要半个月时间。畅师傅专程买来景德镇白泥和紫砂泥两种原料进行制作。去年,他的自流式茶壶终于做出来了。

  记者昨天采访时,畅师傅现场演示了一遍,与常见的茶壶不同,这种新型壶,将壶嘴巧妙地“隐藏”在壶把的底部,操作起来很方便。

  此外,他还为这把壶专门设计了配套的茶盘、茶座,“好壶的第一标准就是好用,”他说,今后一定会继续发明更多的实用器物,让传统手工艺不断创新、出新。

  本报记者 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