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董少波 高维佳)五年前的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地处丹江口水库上游的我省安康、汉中、商洛3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为了守护清水永续北上,我省全面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出陕断面稳定达到二类水质,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四省市近6000万人直接受惠,1亿多人间接受益。从今天(12月12日)起《陕西新闻联播》推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系列报道“南水北调 陕西贡献”,今天请看《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五年 陕西贡献70%供水量》。

  南水北调工程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分为东、中、西3条线路,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把汉江、丹江水汇集到丹江口,实现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多个大中城市供水。我省的汉中、安康、商洛陕南三市,地处丹江口水库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占到总调水量的70%,为保证汉江、丹江出陕断面稳定达到二类水质,6.27万平方公里的陕西水源地地域内,800多万城乡群众作出巨大努力。

  眼下,地处安康市岚皋县以南的四季河已进入枯水期,清澈见底的河水正缓缓的向下游流去,护河员邱兴伟也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而在前些年,邱兴伟还是一个靠在四季河里采沙卖沙挣点小钱的采砂户。2017年,陕西启动河长制以后,当地政府出台四季河全面禁采的“铁令”,邱兴伟的身份也发生改变。

  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政府镇长、镇级河长谢承海:“我们把沿河小的、微型的采砂点全部取缔,邱兴伟首先面临采砂点取缔之后思想上还是有抵触的,因为一点收入没有了。“

  在干部的动员下,邱兴伟认识到保护河水的重要性,护河员的工作也让他有了稳定的收入。

  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村民邱兴伟:“这下我能生存下去了,保护水送到北京去,以后河坝我还要尽量地管好,把水保护好了。”

  为了防止水源污染,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陕南3市共关、停、并、转、迁了370多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最大力度地实施了移民搬迁,减少人类活动对水源地生态影响和破坏。

  一系列保护水源的“组合拳”,也曾给四季镇木竹村的袁大祥带来“阵痛”。2017年5月的一天,袁大祥没想到,上门做思想动员的镇、村干部,让居住在四季河上游的14户群众,搬到下游城镇上安置。

  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政府镇长、镇级河长谢承海:“二级水源区、三级水源区里面一共有14户原居民,水源区划定以后,为了彻底地解决水源区无污染问题,我们痛下决心把这14户全部拆掉。”

  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木竹村村民袁大祥:“当时感觉到心里有那么一点不情愿,镇上给我做思想工作,叫搬下来主要是南水北调要吃这个水,我们住在水源区上,对水有污染。”

  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后,袁大祥等14户群众被安置到城镇居住,为保障他们的后续生活,袁大祥等搬迁群众除了搞种植外,被安排在村办的猕猴桃产业园拿分红、挣工资。

  袁大祥:“靠个人勤劳的双手,在猕猴桃园做活,打桩子,一个人每月挣到一两千块钱,一年下来也就是10000多块钱,生活差不多。”

  袁大祥、邱兴伟等群众为爱水护水的付出,只是陕南三市群众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作出贡献的缩影。守护清水永续北上,这是陕西人民的一份荣耀,一份自豪,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五年来,安康市启动瀛湖库区拆除取缔网箱养殖、汉江全流域建立打捞垃圾漂浮物长效机制、建立南水北调应急监测处置中心,对全域重要河流36个重点断面实行24小时监测等汉江保护10大专项行动。

  五年来,陕南三市累计治理小流域470条,治理水土流失1.3万平方公里,新修整修基本农田31.2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405万亩,退耕还林超1000万亩。

  五年来,陕西1423亿立方米清水汇入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284.6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年均入库水量的70%,出陕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质。